竹泉村生态旅游区:好生态变成好业态,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2023-12-01 16:14:5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竹泉村位于沂南县城北5公里处,共有村民220户623人,村内翠竹遍地有、清泉石上流。近年来,该村立足生态优势,搭建旅游平台,挖掘历史文化,展示古村底蕴,把生态空间做大,把山水优势做足,把乡村旅游产业做强,探索出了一条“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先后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水利风景区标杆景区”“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思路一变天地宽,把好生态变成好业态。竹泉村开发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以传统农业为生,山岭薄地,产量不高、效益不好,加上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只能外出打工或守着美景过“穷日子”,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穷则思变”,竹泉村抢抓“乡村游”机遇,决定借助生态优势,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系统开发。沂南县政府坚持走高端高效综合开发的路子,在众多开发商中寻找具备雄厚资金实力和旅游开发经验的客商合作。引进青岛龙腾置业集团,投资3.6亿元开发建设竹泉村旅游度假区,成为山东省首个系统性开发的古村落。系统规划。开发过程中,为保持村庄与景观协调匹配,编制《竹泉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古村落保护开发规划》,以建设新村、腾空古村的“一古一新”两区同建方式,优化功能布局,形成了以度假观光、商务旅游、休闲养生体验三大主题和“一条文脉主轴,六大空间,三街六巷十二大空间节点”组成的景观格局。2009 年,竹泉村获评山东省逍遥游示范点。系统更新。景区发展过程中,紧跟市场需求,更新景区业态,目前,竹泉村景区民宿已建成33套,从1.0版本升级到5.0版本;引进传统婚嫁等20余项业态在景区展示,将观光赏景转变为互动体验,现日接待游客可达30000人,好生态真真切切变成了好业态。

  群众离土不离乡,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如何把旅游业态转变成群众都能参与、都能赚钱的产业形态,让群众“离土不离乡”,竹泉村探索出了“借景生金”的发展路子。景区务工赚“薪金”。景区的发展,让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在景区当上了保洁员、安保员、服务员、绿化员;竹编、草编等老手艺人被返聘回景区,设点展示传统手工艺制品,既赚了工薪,又销售了产品,平均月工资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配套服务赚“现金”。周边村民抓住景区游客外溢资源,自主创业当起了老板,发展农家乐、餐饮、特色商品售卖等经营户190余家,500余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年均增收2万多元。房屋出租赚“租金”。景区的快速发展,让周边的农家院“身价”倍增,腾空出来的老房子,仅仅是一处房屋租赁,就能为村民增加5-15万元的收入。土地入股赚“股金”。村集体成立旅游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景区,每年获得70万元“股金”分红,好风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钱”景。

  共建共享不单干,把独角戏变成合唱团。想要推动乡村振兴,共建共享很关键,各主体间和谐共生、互利共赢,才能让乡村发展可持续。古新两区共建。即:打造一处景区,建成一个社区,改善一片环境、繁荣一地文化、富裕一方百姓。古村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生态风貌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提升亮点,打造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度假区;新村按照乡村振兴标准,建设新社区,整体搬迁,实现政府、企业、村集体、群众的四方共赢。基础设施提升。景村合作,先后投资100余万元铺设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成一座污水处理站,投资50余万元对村内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每年投入30余万元维护提升基础设施;村居充分发动群众,持续开展“六清六治”等活动,景区和村居环境得到不断提升。发展成果共享。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集体与景区形成深度合作关系,从竹林、果树种植的第一产业,到山泉水灌装、手工技艺的第二产业,再到旅游配套、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组成的第三产业,构建起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昔日封闭落后的贫困山村已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农村好生态、农民好状态、农业好形态,“竹泉模式”把生态资源变成了生态经济,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迪和借鉴:守好绿水青山是基础。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保护,以生态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才是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竹泉村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保持生态环境,才有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当代实践。党建引领是核心。在竹泉村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县委把关定向、乡镇党委主体推进、村党支部具体落实的党建统领建设工作格局,牢牢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形成了一系列的工作推进机制、督导考核机制和奖励激励机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高层次规划是前提。竹泉村将资源条件作为产业培育的主导,立足竹泉村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秉承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一古一新”两区同建,将原生态风貌、沂蒙乡风民俗、村庄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既建成了一处新社区、开发了一处新景区,更为村民找到了一条依靠旅游业发家致富的新路子。群众参与互动是保障。单打独斗、势单力薄,景区开发中联动村民,让村民参与景区各项工作及旅游服务,帮助村民开办农家乐、商店、民宿等旅游业态,聘请年老体弱但又有一定技能的村民在景区生产传统的手工制品,通过这些措施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与周边村联动,形成集群效应。企业创新创造是动力。景区自身竞争力是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吸引游客,实现文旅商业闭环的最终构建。竹泉村挖掘“竹文化+泉文化+古村落文化”,以建立景区自主超级IP构建文旅商业闭环,努力建设全省最大、国内一流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让“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竹泉”这个牌子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责任编辑:李秀娟
新闻关键词:竹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