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姑娘都返乡 农民工过年相亲忙
对农民出身的打工者,确切的称谓应是“产业工人”。像往年一样,在龙年新春的节日里,鲁西小村也迎来了从五湖四海归来的打工者,他们有上海造船厂的工人、威海电子企业的员工,还有在胶州韩资企业维护机器设备的技师。多少年了,每年春节都是产业工人的回乡之旅。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婚姻是个大问题。一部分在就业场所觅得了如意姻缘。记者结识的一位小伙子,多年在无锡电子企业里打工,在当地谈了对象,娶了一个无锡姑娘。除夕上午,他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妻子、儿子在村里闲逛,一副乐呵呵的样子。
可是,也有不如意的,就是同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多名男孩儿带着女孩儿回家让亲朋好友帮着“相亲”,可之后就没了下文。
没有自己谈拢的对象的青年,怎么办呢?这短促的春节假期,就成为他们谈婚论嫁的时候。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这些打工的小孩儿,一般都是年根底下才回家,年后初二初三就回去,平时没有时间相亲,只能凑这点时间了。一个21岁的小伙儿,在除夕那一天的午饭之前,接连相了两次亲。当天下午,他就与第二次相的那位姑娘订了婚。
在女孩稀缺的农村,未婚男青年着急,家长比他们更着急,在一些地方,婚姻就是这样,先订下再说。如果这个假期订不上婚,那就只能等到明年春节,一耽搁就是一年。有的人家就特别希望自己儿子能“带来一个”。
农村青年外出打工,面对的不仅是就业大市场,也有婚姻大市场,后者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双方有感情的,有的喜结姻缘,有的没有获得父母赞同被拆散,也有的干脆选择以极端方式“逼迫”父母让步。还有的,从打工姻缘中收获苦果,因地域、习俗的差距而离异。
看来,在外来各种风潮的冲击影响下,农民工以及他们的父母头脑中的婚嫁观也开始慢慢发生着变化。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农民工以更少的成本顺利解决个人婚姻大事?能不能让他们尽可能留在城市,给他们以更多的职业稳定性,以增强双方的互信,减少一些漂泊和无助,从而用城市的归属来打消乡村父母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