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古墓又添新谜:主棺室墓侧现神秘人骨
主棺室西侧陪葬坑内的孩童尸骨
弧形玉器
春秋古墓的发掘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按照以往经验,在接近主棺室的最后十厘米左右的位置是重要陪葬品有可能集中出现的阶段。昨日,在沂水春秋古墓发掘现场,考古人员继续对主棺室进行清理、勘察,主棺室上层每块取下来的棺木都被考古人员用保护膜精心包裹,“因为他们很可能短时间被风化成灰”。此外,昨日考古人员对古墓西侧的平台进行了清理,大量草木灰和人骨的出现成为新的待解谜团……
[细心挖掘]
古墓“很脆弱” 棺木“恐成灰”
在昨日的考古发掘现场,工作人员继续对主棺室上层进行了细致的清理,由于千年古墓“脆弱”的特殊性,考古人员的发掘过程显得特别谨慎和细致。“每次清理棺木时我们都必须要用毛刷、竹签、手铲进行清理,尽量将主棺的尺寸、厚度、宽度等清理出来,以便观察。”临沂市考古队的李健告诉记者。
昨日,考古人员继续对部分已经裸露的棺木进行清理,大约三四块棺木被考古人员清理了出来,记者注意到,每次考古人员取下一块棺木都需要在两个人的协同配合下花上几十分钟的时间,棺木一旦被取出,一旁的工作人员就立即用保护膜将棺木仔细的包裹起来。
“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对棺木的保护,因为这些棺木已经在地下沉睡了千年,被发掘出来后周边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这些外部因素都有可能让这些棺木在短时间内瞬间风化成灰”。
这些被保护膜包起来的棺木我们将做进一步的分析,因为通过专业的检测分析,这些棺木的质地以及年代的推测,对考古同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李健也告诉记者,在以往的发掘过程中,很多墓室的棺木都因为年代久远加之客观环境因素高度腐蚀,所以棺木的清理工作是一个很琐碎复杂的过程。
[又添新谜]
主棺室西侧 发现大量人骨
在最近几日的发掘工作中,考古专家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主棺室的清理、勘测中,不过在昨日,考古组的专家再对主棺室西侧的台子进行初步的清理发掘时,发现了一个难以理解的奇怪现象——专家组发现了大量的草木灰痕迹和人骨。
昨日,记者在现场观察注意到,在陪葬坑的西侧,有几名考古人员正在用小铲子进行清理,通过初步的清理和发掘,考古人员从已经显露的横面上看到,台子上夹杂着一些焚烧的痕迹,就像草木灰的碳化物,然后通过局部的揭露,却发现草木灰中夹杂着一些陶片、贝壳以及神秘的人骨。
记者看到,下葬台泥土的颜色跟别处的土色有些不一样,颜色有些黑。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泥土就是焚烧过的。
“在古墓的这个位置附近发现焚烧痕迹和人骨,这在以往的墓葬中是很少见的。考古组的专家初步推测,焚烧的目的很可能与祭祀有关。也就是说,在墓主人下葬的时候,很有可能在这个位置举行过点火的祭祀活动。”据了解,尽管在古墓的这个位置附近发现焚烧痕迹和人骨很少见,但根据经验来看,每个地方和年代的下葬习俗都不一样、都在变化,所以考古过程中也不能完全靠以往的经验来判断。
[墓室结构]
“两棺两椁”格局基本确定
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关于墓室的结构专家组曾有过不断地研究和猜测。
此前,专家分析墓室应为“一椁两棺”。清理显示,其内棺高、外棺低,考古人员认为,这与棺内存放随葬品有关。外棺与椁之间,尚有一段空间,可能是被覆土所压,上面明显向外撇开。
不过在这几天的发掘过程中,一种新的观点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专家分析认为,墓室的结构也有可能是“两椁两棺”的结构,理由是棺上出现两层横木结构。但是,到底是何种结构?只有等棺室被清空之后才会搞清楚。
昨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为保护脚下的椁室,考古人员在其上方放上一张条木板,踩在上面作业,以便减小压强。据了解,尽管外椁的面积不大,却是整个发掘区的重中之重,“因为墓主人的重要随葬品可能就在这里。”目前,考古队的主要精力还是“挖”墓室的结构,通过小心细致的清理,尽量恢复入葬前的结构情景。
[惊喜发现]
主棺室精美玉器出土
昨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主墓室的发掘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目前主棺的发掘已经出现了不少的惊喜,按照以往经验,在接近主棺室的最后十厘米左右的位置是重要陪葬品有可能集中出现的阶段,大家都在期待更多的惊喜发现。
前天,经过考古人员用竹签和刷子小心翼翼地清理,一段环状的玉器露出土面,呈现出类似油脂的光泽,细看表面有清晰的双钩线纹饰,十分漂亮。专家介绍,此玉器应为玉环或者玉璧。主墓室出土玉器,证实了专家此前的猜测。
考古组专家推测,主墓室接下来还会出土玉器,比如精巧细致的玉质装饰品玉玦、玉簪、玉项链等。可以作为依据的是,北面车马坑中的马脖子上还有成串的铜质项链,墓主的项链应使用更高级别的玉器。
据介绍,春秋时期,奉行周礼的各国对于玉器的使用十分严格。分类使用,除了装饰用玉,还有分别象征祭天、祭地的玉璧、玉琮……使用时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都是足以象征墓主人生前等级身份的物件。
日前,玉璧的出现预示下一步可能出土更多古墓主人使用过的玉器、玉饰,有助于揭示墓主身份等级、兴趣爱好等。在我国中原地区,还有一种礼制性的玉覆面,在一片玉片中,镂刻出人眼、鼻、嘴的孔状,逐渐演变成一种礼仪制度,玉覆面也逐渐成为葬玉。(本版文/记者 李世武 图/记者 傅琪媛)
出土的青铜编钟
墓中的青铜剑
墓主人三套编钟陪葬仅次天子 铜器佐证权力等级
下葬规格高 身份必尊贵
随着春秋古墓发掘工作的不断推进,关于墓主人身份的种种推测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记者采访得知,随着目前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仅是已经发现的三套编钟以及七鼎下葬,足以说明墓主人的身份尊贵无疑,至少是君侯级别。昨日,本报记者就墓主人的身份悬疑,向考古专家进行了细致的求证。
文/记者 李世武 图/记者 傅琪媛
[关键证据]
三套编钟陪葬仅次天子
日前,考古组专家对沂水春秋古墓的发掘过程中在随葬品里发现了三套完整的编钟,考古专家告诉记者,按照春秋时期“四套天子,三套诸侯”的编钟陪葬制度,沂水春秋古墓的墓主人身份应该是仅次于天子的君侯级别。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近代,在中国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贵族的墓葬中,曾先后出土了许多古代的编钟。
“在古代的陪葬中,编钟作为礼器是一种重要的权力象征,古代编钟的下葬数量是有着严格规定的,天子为四套,君侯及其夫人至多也只能是三套,所以按此推断,春秋古墓中出土的三套编钟基本可以佐证墓主人的身份。”考古队专家李健告诉记者。
[身份象征]
七个铜鼎下葬规格很高
在前一阶段的考古过程中,陪葬品中除了出土了象征身份的编钟之外,七个青铜古鼎的发现也让考古队员颇为惊喜。根据古代的规定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诸侯用七鼎,这是根据古代的规定,古代的上层贵族是靠这种方式来衬托自己的尊贵地位,史书记载,商周时期,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考古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出土的这些鼎保存相对完好,器型也很大气,做工考究精良,至少说明这不是普通级的官员的陪葬规格,墓主人地位相当显赫。
[权力器物]
四件青铜兵器象征权力
目前,墓中已经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不少还是墓主人权力的象征。其中青铜戣的造型与中原地区不同,是一种通常在南方地区出现的戣类兵器。这种东西应出在云贵或重庆一带,在山东还是第一次。
在这件青铜器的旁边又发现了一个玉戈,专家说,玉戈已经不具备作战武器的功用,而是用作仪仗,是权力的象征。 同样,象征权力的器物还有带有龙头的钺,这件钺与传统钺的体型也不大一样,传统钺的形状类似斧,整体器形比斧大,最早也是一种兵器,也可以叫做杖,代表权力和等级,武王灭商的时候,像是召公和周公就是使用钺的。
■ 旁记
化妆盒不能说明
墓主人性别
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已经越来越清晰,但关于墓主人性别的问题一直以来却困扰着专家组。前不久,古墓发掘中曾出现一个疑似化妆盒的物品,有人据此推测墓主人可能是女性,但专家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那个盒子中的粉刷、梳子等物品的发现至少证明这是一个化妆盒。”专家组成员李健告诉记者,“在古代,男人也是照样留长头发的,需要梳子簪子之类的东西来打理,何况君王级别的墓主人平日注重仪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化妆盒的出现不能作为判定性别的依据。”李健告诉记者。
据悉,主墓室的“开棺”就在这两天进行,很多公众期盼,随着椁室开棺,墓主人的神秘面纱就此打开。但考古专家们认为,墓主人的身份之谜并不一定随着开棺而解开,一是墓主人的遗骨保存得如何,判断性别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头骨和盆骨,如果保存不好,就需要体质人类学专家进行相关的鉴定。另外,墓主人的身份还需要史料及出土文物的综合研究来证实。
延伸阅读:
- 沂水春秋古墓70件青铜器现世 墓主骨骸已完全焚化2012-06-11
- 沂水春秋古墓发现完整墓道2012-05-04
- 棺内暴露,遗骨未见 专家推断纪王崮顶应还有一处大墓2012-04-24
- 沂水春秋古墓出土文物近百件 原地拟筹建博物馆2012-04-23
- 沂水春秋古墓难觅墓主遗骸引猜想:衣冠冢、双层墓?2012-04-22
- 春秋古墓主棺频现美玉 迟迟不见遗骸2012-04-21
- 沂水春秋古墓主棺室第一件陪葬品浮出水面201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