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产业:创新撬动福瑞达大健康集群

2012-11-28 12:47:1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28日讯 鲁商集团副总经理、山东省药学科学院院长、福瑞达医药集团董事长凌沛学三十年前写下《玻璃酸钠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时,玻璃酸钠在国内几乎还不为人知,在国外也仅限于基础研究,尚未有产品面世。而今,福瑞达医药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酸钠研发生产企业,据此研发的新药,将白内障手术时间从两小时缩短到十分钟,累计帮助1000多万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将治疗骨关节炎的注射液价格降低至进口同类药品的四分之一,700多万骨关节炎患者因之解除病痛;同时,每年缓解3000多万人次的视疲劳。

  三万元经费发动“制药大业”

  有一种物质,人体平均仅有15克左右,但没有它,人就不可能存活。这种物质既非人们熟知的铁或锌,也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而是一种叫作玻璃酸钠的物质。

  1983年,凌沛学写下了《玻璃酸钠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冥冥中注定,他的人生将与玻璃酸钠结缘。从那时起,他在研究生导师张天民教授指导下开始对这种生物多糖进行探索,并将此课题带到他的科研工作岗位。三年后,走出校门的凌沛学和同伴利用山东省商业厅下拨的三万元科研创业经费和一间旧车库,筹建了生化药物研究室。“玻璃酸钠在人体内只有15克左右,但对保持眼睛玻璃体透明、关节腔润滑及人体皮肤光滑细嫩,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这个研究一旦产业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非同小可。”凌沛学说。

  创业期的艰苦,并非一般人能够承受。坐五毛钱的“摩的”,睡八毛钱一夜的澡堂子,睡办事处的沙发,每天在零下20℃的冷库待几个小时,在这样的生活中,凌沛学的团队完成了“从公鸡冠中制备玻璃酸钠”的产业化研究。随后团队又成功研究了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玻璃酸钠,使注射用玻璃酸钠价格降低至原价格的十分之一,从每克2000元降到每克200元。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实行科技体制改革,科研单位减拨事业经费,很多科研人员对此茫然无措。但回忆起往事,凌沛学感慨道:“那时的改革,是冲击,也是机遇。政策促使我们不能把科研成果停留在纸面上,逼迫我们迈向市场,产出效益。”1988年,凌沛学的团队获得了七万元的第一笔转让收入,正式将科研成果转化提上工作日程。

  销售牵着科研走

  1991年,山东省商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与美国福瑞达国际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书,合资成立山东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以“透明质酸”相关产品开始发展医药产业。

  福瑞达是科研单位以技术入股设立的最早的企业。1994年,福瑞达与泰国正大制药集团合作,没有采用当时普遍的国外出技术、国内出厂房和人员的模式,而是采取技术入股的方式。一向很少与小企业合作的正大集团投资福瑞达,看中的正是它在玻璃酸钠技术研发上的潜质。2005年,美国博士伦公司出资2亿美元并购福瑞达,“其中1亿多是基于我们的玻璃酸钠技术平台。”博士伦公司虽然在博士伦福瑞达中处于控股地位,但他们却邀请凌沛学出任总裁。从福瑞达到正大福瑞达,再到博士伦福瑞达,凌沛学始终对自己的位置非常清楚:“因为技术在我们手里。”“研究成果转让经常面临转让费太高、难以收回等问题;而技术本身也需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不断完善。如果遇上经营者能力不行把技术葬送了,研究成果就白白流失了。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养着放心。”凌沛学感慨说。

  为了能实现科研技术和产业化的无缝对接,2007年,鲁商集团牵头成立了山东省药学科学院,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药学科研机构。与很多地方科研牵着销售走不同,福瑞达的销售牵着科研走。“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发什么。”

  从第一家以部门名义入股公司、第一家敢于贷款搞科研的事业单位,再到第一家尝试外方出资金,我方出技术、管理人员模式的合资企业,凌沛学带领团队一路“摸爬滚打”,从二十几年前几个年轻人组成的团队,发展至如今拥有高级职称一百多人,科研人员五百多人的山东省药学科学院,从一间车库扩建成14家高科技企业组成的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

  “大健康”板块成形

  如今,福瑞达已经成为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业内一说福瑞达就会想到著名的“润舒”、“润洁”等眼科药品。但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起,福瑞达的产品就涉及了更多的领域。凌沛学介绍说,因为其他都是以处方药为主,所以一般消费者可能不怎么了解,比如说我们在骨关节病的药品和皮肤科的药品。

  在凌沛学看来,福瑞达是一个和健康相关的品牌。“这里面不管我们是做功能食品、化妆品,还是医疗器械,甚至包括药品,基本上我们是围绕一个健康的概念来设计它、推广它。福瑞达是一个母品牌,这些业务板块都属于‘大健康’的板块。”“我觉得品牌是可以共享的,不管是做药品,还是保健品,都是为了人的健康,无非从治疗为主,慢慢过渡到兼具预防。”凌沛学告诉记者,“另外从研发资源来讲,我们具备研发的优势,不管是保健品、功能食品,还是药品,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研发队伍,它的平台是山东省药学科学院。这样,我们技术没有问题,网络也没有问题,那么品牌就能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破解福瑞达的成功密码时,凌沛学将答案归结于创新。“一个是研究创新,一个是管理创新,再一个是市场创新。围绕创新的主题,我们每年的运营,包括我们的管理模式、思维模式、市场定位,都在不断创新,使得企业在不断良性健康发展。创新这个主题,打造了福瑞达整个产业链和品牌; 科工贸一体,产学研结合,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一体化运营的。”

  据凌沛学介绍,在福瑞达内部有一个定期的会议制度,“市场和研发的会议反馈制度,每年有很多次交流,这也是我们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我们很清楚市场需求什么,我们竞争对手做什么,我们在干什么,我们今天应该干什么,三年应该干什么,未来五年应该干什么。”

  福瑞达的“底气”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国的新仿制药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几代医药人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努力。在福瑞达医药集团内部,坚持的是两个方向并举:有专门从事一类新药研究的基础前沿性队伍,也有相当一批科研人员继续进行非专利药的开发。

  前两年,福瑞达医药集团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共同承担了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的建设,其中“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单元平台”、“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单元平台”由福瑞达医药集团负责。2010年,国家山东创新药物孵化基地获准建设,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作为技术负责单位,凌沛学作为课题技术总负责人,联合山东省38家制药企业及科研单位,包括77个子课题,在全国审评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1.1个亿的国家财政拨款,同时山东省各级政府按1:2投入配套经费。国家山东省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将突出顶层规划和设计,提高制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集中优势打造鲁中、鲁南和半岛3个新药产业密集区。目前已经利用这些科研平台引进了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带来了国际先进的技术与研发思路,将进一步提高创新团队的研发实力及国际影响。

  另据凌沛学归纳,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研发、生产、商品化、品牌化阶段的资金需求比例关系约为1:5:25:125。随着进程的一步步深入,需要的资金投入量也在呈几倍、甚至百倍地增加。按此比例筹集、分配资金量,可以有效预防资金链断裂致使产业化进程减缓乃至失败。

  正是由于集约化经营能调动充足的人才、资金,山东省药学科学院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目前为止,孵化基地内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医药龙头企业达12个;年销售额占据国内首位的大品种达28个;已取得19个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已取得2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批件; 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55项,国际发明专利9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34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

  截至目前,福瑞达医药集团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结合科研与生产的经验,共编写出版了8部著作,9部高校教材; 相继承担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等20余项,省部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0余项。2004、2006、2007年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累计获新药证书200余项,其中二类以上新药证书20余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0余项,国家授权专利100余项。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