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战友刘成德:平凡熔铸非凡正能量

2013-03-04 09:2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刘成德作为校外辅导员给孩子们讲述雷锋的故事

  鲁网3月4日讯(记者 李虎)有一种坚韧叫持之以恒,有一种力量叫矢志不渝,有一种奉献叫大爱无声。一个被翻阅过无数次的红色笔记本,一句战友的谆谆期望嘱托,指引他用半个世纪的爱和信念,时时处处撒播着爱的正能量,让世界相信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他曾在帆船触礁时,孤身跳下深海拯救战友生命;他扶弱济困,热心帮助村民;他70岁高龄,毅然当起孩子们交通安全的“守护神”;他发誓做好“二传手”,让“雷锋精神”永不褪色......他,就是77岁的雷锋生前战友刘成德老人。

  50多年前,雷锋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曾给他写下赠言:“您永远是优秀的共青团员,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50多年来,他将赠言记在心间,沿着雷锋的脚印走下去。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送到哪里。

刘成德给2012入伍的新兵宣讲雷锋的事迹

  孤身跳下深海送缆绳 拯救14名战友生命

  刘成德是长清区归德镇薛庄村人。1957年应征入伍后,刘成德成为沈阳军区某部的一名战士。1962年春节刚过,刘成德和战友分乘两艘机帆船出海执行任务。夜间返航时,海上忽然起了浓雾,1号船不幸触礁,船上14名战友危在旦夕,向刘成德所在的2号船发出求救信号。这时刘成德挺身而出,向连长主动请缨前去救人。

  两船相距100多米,风大浪急十分危险。刘成德脱去棉衣,腰系缆绳,义无反顾地纵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海水里向一号船游去。短短100米距离,却几乎耗尽了刘成德的全身力气。在一号船的战友接应下,精疲力竭的刘成德终于把大绳送到战友手中。不等上船,他就晕了过去。

  战友们赶紧把刘成德抱上了船,这时海水已经灌满了船舱漫上了甲板。队长梁民立刻命令全体同志拉着绳子离船下了海。这时海水已经灌满船舱,漫上了甲板。于是,所有人拉着绳子离船下了海,来到2号船上。5分钟后,1号船沉没了。

  当时在1号船的一名战友说:“亏了俺刘班长,要不是他,俺们这14条命都没有了。”之后战友再见到刘成德老人,经常握着他的手说:“要不是你,我们现在能娶媳妇,能有孙子吗,感谢你啊!”回忆起这段历史,回忆起这些人,刘成德说:“我死,死一个;如果我的一条命能换来14个战友,值了!”因为跳海救人的壮举,刘成德被部队荣记二等功。

雷锋留给刘成德的赠言赠言

  雷锋赠言成为一生信念和追求

  作为同时代同一军区的先进模范,刘成德与雷锋有两次相遇。1960年5月,雷锋作为沈阳军区学习毛主席着作积极分子,应邀到刘成德所在部队作报告,并与连里“学用”积极分子一起座谈。这是刘成德与雷锋的初次相识。

  1962年2月,在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会议上,作为会议先模代表,刘成德与雷锋同住在沈阳军区电影院东北招待所二楼。在开团代会期间,雷锋和刘成德聊得十分投机,俩人约定以后要经常通信,共同进步。在交流时,刘成德在雷锋的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一段话:“活学活用毛主席着作,做好人好事,您这种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雷锋经过认真思考,在刘成德的红色笔记本上写下赠言:“亲爱的刘成德战友,你是优秀的共青团员,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为了共同完成党的事业,我给你留下几句话,我觉得一个革命者,把革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最幸福。战友雷锋,62年2月22日”。

  这几句话,成为刘成德老人一生的信念和追求。

刘成德义务修剪村建广场花坛

  雷锋战友做好事不留名 “尘封”40年才被发现

  在退休回乡的28年里,刘成德为群众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被群众誉为“活着的雷锋”。68岁的街坊万家红老人这样评价他:“刘成德做的不是大事,只是不断做好事,他做的好事真是讲也讲不完的。”

  40多年来,刘成德与雷锋的故事以及他做的好事,他从来闭口不谈。2006年以前,人们只是知道刘成德总是为群众做好事,却没有人知道刘成德是雷锋的战友,要不是因为小儿子刘安打赌,这段往事将永远地埋在老人的心中。

  2006年初,刘成德从事工程装修的小儿子刘安承接了济南市长清区供电公司一个会议室的装修工程。一天,在安装一块有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印刷品的匾额时,刘安看着匾额说:“向雷锋同志学习,就先向我老爹学习吧!”周围的人不解,刘安补充说,我老爹还是雷锋同志学习的榜样。供电公司里一个负责宣传的同志不相信,俩人便从相互抬杠一直发展到打赌。

  刘安于是带这位同志来到父亲刘成德家里,搬出老人珍藏的箱子,从箱底翻出一个暗红色带毛主席像的日记本。与刘安抬杠的人顿时愣住了,首页上,赫然就是雷锋给刘成德的那句赠言。刘成德居然是雷锋学习的榜样,这消息不胫而走,周围的人也逐渐对这位老人的生平有所了解。

  有人曾说刘成德傻,但刘成德却说,“当年我的战友雷锋就是个很实在很好的人,做好事从来都是默默无闻。”直到现在,刘成德的左胸都一直戴着雷锋胸章,每天做了哪些好事儿也都爱在雷锋塑像前念叨念叨。“战友啊,你放心,我会按你给我的赠言继续做好事儿。”

70多岁的刘成德当起“义务交警”七年守候上学路

  扶弱济困 热心帮助村民

  薛庄村有个村民叫孟庆泉,他的妻子患有痴呆症,13岁的女儿也是残疾人。日子本来就很困难。2008年春天,孟庆泉骑着车子,一不小心撞在桥栏杆上,成了瘫痪,家里塌了天。

  刘成德常送些生活必需品,4年多来,光现金刘成德就救助了孟庆泉5000多元。“刘成德是个细心人,知道俺哥喜欢吃豆腐,就常买了送去。下来头茬香椿芽,自己还舍不得吃,就买了叫俺哥尝尝鲜。记得今年的农历二月初八,‘二月二,龙抬头’,俺这里有吃炒豆子的风俗,那天刘成德送去了炒豆子,帮着俺哥擦洗了脸,梳了头,一边把哥的头扶起来,一边说‘咱也得龙抬头’,哥笑了,笑得很开心。没刘成德的热心,俺哥怎过啊......”孟庆泉的亲弟弟、40岁的孟庆祥说到这里,哽咽起来,双手捂住脸,泪水从指缝中流出。

  今天给这个送钱,明天给那个捐款,刘成德生活很富裕吗?刘成德的退休金只有800多元。他省吃俭用,一颗白菜要吃好几顿,早上做的饭剩下了,中午接着吃。用老人自己的话说,雷锋说过,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我吃好吃孬不要紧,自己省点才能帮帮别人。

  2006年10月,薛庄村街道硬化时,刘成德从当时微薄的工资里拿出200元捐款。路刚修好,他看到铺路的湿草苫子很快就干了,这样不利于水泥凝固,二话没说,挑起水桶就上路了,70岁的刘成德和老伴儿挑了80多担水,浇洒了近1公里的路面。有的村民和他开玩笑:“村里给你多少钱啊,干得这么带劲?”刘成德说,“这路是给咱大伙修的,保护好了,造福大家。”

  薛庄村相邻的边庄村边老太太一家至今忘不了刘成德的帮助。2006年的一天,80多岁的边老太太到邻居家去串门,由于年事已高,出门就迷路了,她迷迷糊糊地就走到薛庄村。刘成德正在街上和几个老人聊天,见边老太太一个人蹒跚走来,刘成德走上前,热心地问老太太:“您这是上谁家去?”边老太太一听,怯怯地说:“俺是边苗村的,俺儿子叫边庆泉,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刘成德一听,连忙安慰老人说,“老嫂子,不要紧,我送你回家。”于是刘成德叫上妻子,将老太太搀扶到自己的三轮车上送她回家。边庆泉和家人正在四处寻找老人,一家人急得团团转,见到刘成德搀把边老太太送回来,一家人转忧为喜。

  为帮别人开“小差” 时常忘记自家的活儿

  2006年春天,刘成德和老伴、儿媳妇准备到自家地里种土豆。走着走着,老伴王玉芹忽然发现刘成德竟然不见了。“这么大的人了,难道走丢了不成?”。

  其实,刘成德并没有走丢,而是开了个“小差”。原来,路过村民刘宝山家的地时,刘成德看到刘宝山正和儿子两人在为土豆覆膜。种土豆,刨地、下种都容易,惟独这覆膜麻烦,需要两个人在薄膜两边分别按着塑料薄膜,另外一个人在中间铲土覆盖。刘宝山爷儿俩又要按着薄膜,又要铲土覆盖,跑前跑后,显得特别忙乱,折腾半天也没能弄完两行。刘成德一看这架势,脱下衣服、摘了帽子,二话没说就跑了过去。他让刘宝山爷儿俩在两头按住薄膜,自己拿起铁锨铲土回填,每一锨土都铲得满满的,然后细心地洒在薄膜的边上,只留出中间有种子的一块。

  事后刘宝山说:“俺爷儿俩的腿都蹲麻了,他还没有停下来歇会儿的意思,也不让俺换他。一下午把他累的,叫俺们说啥好啊。”刘宝山家2亩多地的土豆薄膜,3个人忙活完天都快黑了。

  这时,刘成德老人才突然想起下午出来的目的,赶忙向自家地里赶去。老伴看到他回来,本想埋怨两句,看他累得满头大汗,将埋怨生生咽到了肚子里:“天黑了,回家歇着吧。”刘成德的老伴王玉芹告诉我们,这样“开小差”的事,刘成德平时可没少做。

  今天帮这个,明天帮那个,有人说他傻,刘成德说:“傻怎么了,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要真心帮助别人,我心里就是快乐的。雷锋,我的战友,不就是‘傻’的可爱吗?我宁愿傻一辈子。”

  40多年来,刘成德与雷锋的故事,他一直闭口不谈。有人问他: “您以雷锋为榜样,做了很多好事,怎么不宣传?”刘成德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却讲了雷锋的一个故事:“我与雷锋一起巡回做报告,雷锋不仅把会上发的月饼悄悄地拿到医院送给伤病员,而且津贴也舍不得花,寄给了灾区群众,都不留下自己的名字。我做的这点事,比雷锋差远了,不值得往外说。”

  70岁老翁当起“义务交警” 年年手上长冻疮

  2006年6月中旬,薛庄小学的一名小学生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时,在薛庄村中心街十字路口与一辆摩托车相撞,小学生当场摔破了头。刘成德听说这件事后,就当起了“义务交警”。每当小学生上学、放学时,刘成德都会站在十字路口,指挥过往车辆,引导小学生过街口。老人还准备了打气筒,哪个学生的自行车没气了,顺便就可以打气。

  “义务交警”刘成德风雨无阻,一干就是7年。自从做了“交通管理员”,刘成德的手每年都长冻疮。但刘成德说:“孩子们安全回家,手冻也值得。”

  薛庄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在街中心建成一处中心公园,园内建起了“休闲亭”,栽植了绿树、花草,安装了健身器材,每天许多老年人都来广场活动。于是,刘成德又担当起了广场“义务清洁工”。每天早上,刘成德早起打扫广场卫生,还定期修剪花树,给花草浇水。当天采访结束后已是下午4点,记者仍看到老人在吃力的扫着属于大家的健身广场。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只要我能动弹,我就要去打扫公园和当"交警"。”刘成德老人说。没事的时候,老人就去扫街,看望有病有困难的村民。刘成德告诉记者,我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雷锋精神传下去,却是无限的。

  吃饭前,老人有时会对着家中的雷锋像念叨,“你放心,你留的言,我都会按你的话去行,按你的脚印去走。”

  做好“二传手” 让“雷锋精神”永不褪色

  “爷爷心中想的永远是怎样去帮助他人,邻居的汽车开不动了他主动去帮助;小偷把邻居的自行车偷走了,他赶忙去追;看到残疾夫妇,他又掏出自己口袋仅剩的100元钱……我渐渐了解了爷爷,我要传承爷爷的精神,好好学雷锋!”这是刘成德老人的孙女刘蕊如的作文《我心中的爷爷》的片段。

  刘成德的言行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在刘成德的影响下,两个孙女在学校里学雷锋、做好事,分别被评为小学、初中学雷锋积极分子。刘成德的一家子更成为远近闻名的“学雷锋世家”。

  刘成德不但身体力行学雷锋,更是不顾年老体弱,呕心沥血讲雷锋。2006年4月,刘成德成为长清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五老”报告团成员,他利用自身的工作学习经历,经常深入学校给学生上传统课,讲雷锋的故事,教育学生立志读书,学好本领,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他被济南市育贤小学、长清实验小学、归德镇中心小学、国庄小学等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他先后被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教育厅授予“省级优秀校外辅导员”称号,被济南市评为热心泉城公益事业“十大杰出人物”,还被3家驻军单位和8所中小学校聘为义务宣讲员和校外辅导员。

  一次,刘成德到济南市育贤小学讲雷锋事迹,学校领导考虑刘成德老人年纪大了又患有多种疾病,拿出1000元钱给老人,让他买点营养品补补身子。刘成德婉言谢绝,他告诉校长,你们别把这钱给我了,就请你们把这钱转送给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吧。

  对于刘成德的做法,一些人起初并不理解,问他为了啥。刘成德会说,“我是‘二传手’,我得过雷锋真传,我自己践行了,我还要传下去,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雷锋。”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雷锋战友刘成德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