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闻臭师”上岗 不能抽烟喝酒和用化妆品

2013-04-04 09:2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通过活性炭过滤采集纯净的气体

  鲁网4月4日讯 近日,省环保厅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了首次全省嗅辨员技术培训及上岗考核,未来这些“嗅辨员”们将靠嗅觉给污染物“定罪”。其实,我省早在1994年就有了这样一批靠鼻子“闻臭”的“嗅辨员”。他们究竟是怎么用鼻子嗅出空气中的“异味”?昨天,记者来到了山东省环保厅环境监测中心站,探访了“嗅辨员”们的工作。 

  每三年重新考一次

  嗅觉退化就得“下岗”

  山东省环保厅环境监测中心站潘光主任介绍,专业的机器只能测定单一臭气的浓度,而复杂的臭气,必须要依靠嗅辨员去闻。嗅辨员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用鼻子对臭鸡蛋味、霉腐味、粪臭味甚至异常的香味等进行辨别,来划定异味级别,确认“臭味”是否在规定的异味排放标准内,环评以及因为“臭味”引发的纠纷也在他们的可委托范围之内。据潘光主任介绍,嗅辨员的年龄应在18-45岁的范围内,因为考虑到,年龄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人嗅觉灵敏度是最好的,并且一名合格的“闻臭师”得是不吸烟、嗅觉器官无疾病的男性或女性。

  嗅辨员在进行测定的当天不能携带和使用有气味的香料及化妆品,就连洗发水的味道也会造成干扰。此外,他们还不能贪嘴食用有刺激气味的食物。

  嗅辨员持证上岗后,并不代表永远不会下岗,嗅辨员邹康表示,“嗅辨员的鼻子和车子一样,都要‘年审’。一般每3年‘年审’一次,如果出现嗅觉退化或者有嗅觉疾病,在‘年审’考核中没有通过测试,就得‘下岗’了。”

  嗅辨员超负荷

    工作忙时一天“闻臭”6小时

  如果环保部门接到举报电话,或者厂站需要验收和环评时,嗅辨员们必须放下手头上的所有工作,来为市民们找寻空气中污染物的“元凶”。嗅辨员邹康告诉记者,“我记得每年最忙的时候大概是在年前,这个时候很多厂站都要做环评和验收。而且我们不止做济南市的,全省的都要做。比如轮胎生产厂、香精生产厂等等,我们都需要去取样,然后拿回到实验室进行嗅辨和分析。我记得我们一天最多的时候,是一个人闻了6个小时的‘恶臭’。”然而,对于他们来说,从前期准备到取样再到最后嗅辨出结果,至少需要三天的时间,这三天的时间里,嗅辨员的生活起居也是要小心再小心,饮食方面禁食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食物或者葱蒜等气味较大的食物,除此之外洗澡或者洗手用的清洁物品也都必须是无味的。

  “可不要小看嗅辨员的鼻子,嗅辨员出具的数据可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邹康表示,一旦确定臭味超标,环境监管部门必须责令有关单位对臭源进行治理。

  如何辨臭

  6人一组,每人得闻3次

  嗅辨员邹康介绍说,“采集的时候,要把气瓶抽成真空的,然后再采集有异味的气体。一个采集点需要测2-4次。”

  采集气体完毕后,下一步就是配气,记者在实验室看到,嗅辨员配气时,需将准备好的18个恶臭测试专用袋分成6组并分别编上号,一组3个袋子,袋子里都盛上用无油气体压缩机经过活性炭过滤的无味气体,并且每组只有一个袋子里充上了被稀释后有异味的气体,再让六名嗅辨员轮番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参与采集和配气环节的嗅辨员不会参与“闻”的过程。

  第三个步骤就是“闻”,每个嗅辨员领到3个气袋里只有一个有异味,嗅辨员对这三只气袋中气体进行嗅辨比较,并挑出有味的气袋,记录该气袋编号,然后六个嗅辨员再轮换座位,保证每位嗅辨员都要闻一遍所有的气袋。“如果稀释一遍大家都能闻出来,那么继续稀释一百倍、一千倍甚至有一次稀释了十万倍,大家才闻不出来味道。”邹康表示。据了解,每个嗅辨员一次实验里至少闻3次,如果有嗅辨员嗅觉疲劳时,就需要换人再接着闻。”另一位嗅辨员曹燕燕还告诉记者。嗅辨员嗅辨结束后,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将嗅辨结果拿去计算,通过一串复杂的公式算出“异味”是否超标。(文/山东商报记者 王晓迪 实习生 李婧一 图/山东商报记者 王晓峰)

责任编辑:宋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