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农民书画院:依靠艺术致富撑起一片艳阳天

2013-06-19 20:5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菏泽巨野农民书画院,画师们每日都会来这里作画,但他们还有另一层身份——村民。如今,许多农村的经济条件比改革开放前自然强得多了,但文化艺术生活并未随之提高。其实,农村里并不少那些舞文弄墨的才子,在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的条件下,利用艺术这条道路发展本地经济、升华自己的文艺细胞,何乐而不为呢?

  之所以文化艺术在县级以下行政区域发展不是很乐观,主要由于在很多村庄中,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主要是妇女、老人、儿童,文艺人才相对匮乏,加上村里平日娱乐项目大多为电视,其他的文化艺术活动较难开展,也不易被村民所接受。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在国内进行的如火如荼,成果更是十分显著,但是,若群众性文化艺术这一弱项不补上去,新农村建设势必拖后腿。

  现在,不少农村组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正在出现转机,各地社区文化兴起、农村书屋以星火燎原之势扩展,无一不体现着对精神文化的重视。分析其原因,不难看出有以下几点:当地政府意识到农村文化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投入扶持;不少农民也盼望自己的文化艺术生活能够丰富起来,特别是那些家庭妇女。很多人现在都怀念着过去在工厂中一起谈笑风生的日子,这不外乎是一种对精神生活的惦念,在物质已不匮乏的今天,太多的人想用各种事物填满空闲时间,因此我们更不能忽视农民的精神需求。

  再回看菏泽巨野农民书画院的发展模式,无非是让农民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填补精神上的空白,都说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工作很难,但我想,在这所书画院里,作画是这些农民们兴趣使然。(作者:刘梅婷)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