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追星族 十艺节来临改变泉城文化消费观念

2013-10-10 15:3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济南音乐节

  鲁网10月10日讯 花一百元从黄牛手里买一张工作证混入剧场,站着看完音乐剧;花掉三分之一的生活费,只为听一场京剧;为了看到最好的演出,不惜前往北京、上海甚至台湾……他们追逐的,不是明星大腕儿,而是高质量的演出。

  1音乐剧菜鸟买工作证入场

  用100元钱,买一张工作证,然后混进剧场里去看一场已经开场半个小时的音乐剧。9月10日晚,小崔看了自己平生第一部音乐剧——《妈妈咪呀!》。在此之前,这部百老汇的经典剧目在济南已经连演7场,而且场场爆满,实在出乎一些业内人士的意料。“济南的演艺市场,这些年来一直不温不火,而且大多数消费者更习惯于使用‘赠票’去欣赏一些演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演艺公司老总这样对记者表示,“所以当《妈妈咪呀!》来济南巡演时,很多人都没想到,观众会如此之多。”

  小崔至今还记得,在最后一场《妈妈咪呀!》的演出开始之前,历山剧院门口的黄牛们已经将原价180元的普通票炒到了500元:“当时真想买,但是跟我一起来的还有两个朋友,可是对方只有一张票。”无奈之下,小崔和朋友们只能在门口等待,一个半小时的音乐剧,在开场半个小时后,黄牛们终于选择了妥协——300元买3张工作证,然后混进剧场,在剧场二楼的过道里看。

  就这样,小崔跟自己的朋友站着看完了剩下的一个小时。“现场爆满,根本没有座位,但是我觉得还是挺好的。”29岁的小崔并不是专业的剧迷,在9月10日之前,她对于音乐剧知之甚少,只知道日本有一个“宝塚”剧团:“其实当时只是觉得,这么一个有名的音乐剧来了济南,如果自己不去听听,有点可惜了。”“其实这样的观众很多,也许他们对于剧种了解的不多,但是他们愿意自己花钱掏腰包去买票看戏。”《妈妈咪呀!》从9月5日开始在济南进行首演,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里,山东省艺术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高志娟就不断接到朋友们的电话:“一开始是问我有没有赠票,发现搞不到赠票之后就开始让我帮忙买票。”

  最初,高志娟也觉得有些意外:“因为毕竟很多朋友并不是从事与演艺或者戏剧有关的工作的,平时跟他们相处也很少听他们谈起戏剧,但是没想到他们会如此热情。”

  “其实这些年济南的演艺市场虽然看起来有些温吞,但是其潜力是很大的,尤其是济南的观众对于高质量的演出还是很感兴趣的。”山东演艺集团副总经理于剑对记者表示。《妈妈咪呀!》无疑是印证于剑观点的最好案例,而另一个最好的案例则是几年前德云社来济南开专场,一样爆满,一样的一票难求。

  2 90后大学生花1/3的生活费看京剧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或许你很难把1991年出生的黄润青与京剧联系在一起。

  9月30日,黄润青前往山东大会堂,欣赏了《国韵天骄——京剧名家名段迎国庆演唱会》。

  作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一名研究生,380元的票价相当于黄润青三分之一的月生活费。“但是我觉得挺值的,毕竟看到了那么多的大腕儿。”说起京剧,黄润青仿佛变了一个人,于魁智、孟广禄、李胜素、迟小秋、谭孝曾、关静兰、朱强……对于这些京剧名家,她如数家珍。

  出生于临沂沂南县的黄润青,自幼就在母亲的影响下对京剧颇感兴趣,一个月前,在得知济南将上演《国韵天骄》的京剧演出后,黄润青咬牙花380元买了一张票:“其实也很犹豫,后来给我妈打电话,我妈说,如果你不去看,就会后悔的。于是我就决定要去看这场演出。”

  演出现场,黄润青惊讶的发现,来看京剧的年轻人还真不少:“有跟我一样的大学生,还有两个一起来的高中生。”

  作为一名京剧迷,黄润青有时候觉得挺孤独的:在宿舍里,只要她一听京剧,立刻会招来同寝室姐妹们的玩笑,即使听到了自己喜欢的曲目,也很难找到一个知音:“我们这一级,除了我之外,只有另一个女生喜欢京剧。”

  尽管喜欢京剧,但是黄润青却很少有机会去现场看演出:“主要是(济南)有名家的演出太少,这一次我觉得如果我不去,以后万一毕业了回家乡工作,想看这样的演出就更难了。”

  除了京剧,练过钢琴的黄润青对于音乐会也情有独钟,去看《国韵天骄》前,黄润青还纠结于另一件事儿——她经常光顾的票务网站上,在9月底推出了一个新的音乐会订票项目,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新年音乐会,而且票价对于还是学生的她来说,也算是一个天文数字:“最低的也得280元一张,当时也在纠结,到底是去看京剧还是钢琴音乐会。”

  最终,黄润青选择了京剧,按照她的计划,等到了十月份之后,再去订音乐会的门票也不迟,不过遗憾的是,这一次黄润青失算了,8日上午,当黄润青打开票务网站准备订票时却发现,钢琴王子的音乐会门票已经基本售罄。“其实我个人的感觉是,高雅音乐会和高质量的文艺演出在济南有着很大的市场。”高志娟这样对记者表示:“最为重要的是,很多年轻人也喜欢这样的演出,而且他们愿意自掏腰包去看这样的演出。”

  而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演艺公司老总则表示,近年来济南的演出市场正在逐渐的走出以往的“赠票模式”:“在2008年以前,济南但凡有演唱会或者文艺演出,很多人都愿意托关系要一些赠票,如果要不到,他们就干脆不看,但是从2008年开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享受生活,他们不认为花几百元上千元看一场演出是什么奢侈的事儿,而是把它当做一种生活乐趣来享受。”

  3无关高雅这其实就是一个爱好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去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话剧、京剧或相声,都是有钱人或者“文化人”的生活方式,与普通人无关。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觉得即使我不是老师,也一样会去看演出,这就是一个爱好,无关高雅,也无关学历或者知识文化。”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讲师董杜鹃这样对记者表示。

  与其他喜欢演出的人不一样,董杜鹃对于各种文艺演出都很感兴趣:京剧、话剧、歌剧、相声、杂技,而且她看演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今年中秋节假期,董杜鹃给自己来了一次想看就看的旅行:乘动车前往北京,看了一场京剧,散场后坐地铁赶往北京南站,然后坐火车返回济南。

  去上海做实验,她借着晚上休息的空跑到剧院看了两场越剧。

  前几年,杂技团的《粉墨》经常在珍珠泉那边表演,每当有外地的亲戚朋友或者同学来济南找她,她都会带着他们在晚饭后去那里看一场。

  9月初的《妈妈咪呀!》在济南公演5天,恰好有西安的朋友来找她,于是她带着朋友一起去看。

  今年7月底8月初,国家京剧院和国家话剧院在台湾有演出,恰逢济南开通了台湾自由行,于是她就收拾行装跑到了台北,连着看了五六场京剧和话剧,“话剧是《青蛇》,京剧是一些大陆名家表演的一些传统经典曲目,看的很过瘾,看够了才去旅游的。”

  ……

  有人问董杜鹃,是不是因为她是知识分子,能够欣赏这些高雅艺术,对此她笑着摇头:“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一个爱好,谁说只有文化人才能去看这类的演出?这就是一种兴趣,一个爱好。”

  看演出,也让她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形成了一个小圈子,每看一场演出,董杜鹃都会在微博微信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跟这些朋友们一起讨论。

  4消费观念转变 市场期待精品

  不管是话剧、歌剧或者是音乐会,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些东西都是些“高雅文化”,是大多数老百姓“消费不起”的时尚。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生意人的老杜,这些年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其实在很多一二线城市,与朋友家人去看文艺演出已经成了一种时尚。”

  2012年秋,老杜去河南郑州出差,与生意伙伴酒足饭饱之后,他被客户拉到了一家文艺大舞台剧场,欣赏了一出精彩的话剧,这也让他感触颇深:“当时客户跟我说,现在在郑州,已经不流行吃完饭后去KTV或者桑拿浴了,而是去看一些文艺演出,这其实也是了解一个城市文化的方式。”

  董杜鹃也觉得,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方式:“不一定非要在酒桌上喝醉才能表达跟朋友的感情,大家一起吃顿便饭,看场演出也很不错。”

  不过有时候董杜鹃也很头疼,因为济南缺乏类似固定的文艺演出:“很多时候,想看也看不到。”去上海的时候,董杜鹃顺便看了一眼当地剧场的演出表,发现几乎上海的每一家剧院,都有自己的网站,演出时间和售票数量都有详细显示:“很多好的剧目,订票甚至订到了十一月。这一点比济南强。”

  看《妈妈咪呀!》的时候,董杜鹃曾发微博感慨“二楼效应”伤害了掏钱买票的观众:“因为在最后高潮部分,台上的演员会跟台下的观众有一个互动,这个时候一楼的观众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反倒是二楼的观众反应很热烈,因为一楼前排的好位置,都是赠票的观众,他们未必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相反倒是我们这些掏钱买票的,因为买不到好的位置,只能远远的看着。”

  当然,更多的时候,董杜鹃还是期待济南的演艺市场能够多推出一些高质量的演出剧目:“只要演出质量好,肯定会有人去看。”(山东商报记者李解 窦昊 摄影/记者王晓峰)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