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把办节成果转化为“后十艺节”效应

2013-10-28 09:25:00 来源:济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简约不简单、俭朴又精彩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落幕了。作为主会场的省会济南,在办节过程中获得了丰硕成果。十艺节犹如一台发动机,不仅构建了文化新地标,加速了西部新城的崛起,提升了济南城市形象,更重要的是有力推动了全市文化的跨越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起了跻身全国十大剧院行列的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加快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市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新三馆”和各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以及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综合文化馆、社区文化中心和村级文化大院建成使用,基本实现了县及县以下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奠定了基础。

  群众文化参与空前广泛。十艺节前后,一些优秀参演剧目被安排到县(市)区演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好戏;业余文艺骨干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在基层文化场馆和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展示才艺,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将节俭办节省下的经费补贴文化惠民项目和优惠票、低价票,让更多群众分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文学艺术创作推陈出新。新创作的京剧《项羽》获文华大奖特别奖和舞美奖;方言剧《泉城人家》获文华优秀剧目奖和编剧奖,主演李洋获优秀表演奖;群众文艺及文化项目获得6个“群星奖”,济南市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优秀组织奖”。不仅获奖情况在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还锻炼培养了一批文艺新人。至于节俭办节的好作风、文明观看展演的新风尚,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成果丰硕,令人鼓舞,但是不可陶醉。十艺节闭幕后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把办节成果转化为“后十艺节”效应。

  文化建设要永远处于进行时。十艺节有闭幕的时候,但是文化建设永远不能停歇。市民之魂,以文化之;城市之神,以文铸之。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优秀文化,具有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滋养心灵、增长智慧、提升素质、启迪思想、引领文明、弘扬正能量的重要功能,任何物质不可替代,再多金钱无法置换。文化是美丽泉城的灵魂,只要各级都继续把文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并长期坚持,全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一定会比翼双飞。

  文化惠民要始终成为常态。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在十艺节后的效能发挥,培育壮大济南的演艺市场,使之成为吸引高端演出、欣赏国内外顶级艺术的码头和大众文化消费的平台;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三馆”和基层文化场馆文化惠民、文化乐民作用,让大众在走进和参与艺术中提升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感受文艺带来的愉悦和幸福。

  文化创意产业要有新发展。要从研究如何把十艺节参演的获奖优秀剧目推向全省乃至全国舞台入手,探索文艺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总结推广市杂技团和儿童艺术剧院的经验;培养和引进文化创意人才,逐步壮大全市文化产业的实力。

  十艺节给济南留下了一个文化富矿,只要用心挖掘就能转化为“后十艺节”效应,有力地推动全市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市民的心灵和城市形象也会因此而更加美丽。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