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生文理分科已取消 但真融合难
高考,简单一个词却可以改变亿万考生的命运,寄托着千万家庭的希望。对照《决定》中提出“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的改革方向,山东已经先行探路。但山东高考改革仍存在不少问题:尽管高中不分文理科但高考试卷仍分文理,使学生们只能“隐形分科”,达不到文理不分科的改革目的,外语虽取消了听力但这30分如何考还不明确。即将进入“深水区”的山东高考改革未来何去何从,公众期待着答案。
■文理分科
学时不分考时分的尴尬
根据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山东省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是山东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违规办学行为的处罚程序及办法,也是第一次对文理分科、设重点班等做法明确划为违法情形处罚范围。
“山东曾经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痛定思痛,山东这些年在抓素质教育方面力度之大可以说是引领全国。现在看来,山东改革方向与中央要求是一致的,青岛目前各区市高中都已经不再给学生分文理科,也没有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之分。”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青岛高考改革都是跟着省里要求走,假如发现有学校出现了文理分科等违规行为,肯定会按照要求进行严肃处理。
山东规定从2011年开始,新入学的高中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这一届学生就是明年将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他们从高二开始就不再分文科班、理科班,但取而代之的却是文倾生、理倾生。
山东2014年高考网上报名在11月15日结束,考生们在报名时发现,尽管高考改革提出不分文理科,但高考科目还是有文史方向和理工方向之分,实际上就是过去的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这直接导致了“学时不分考时分”的尴尬。
“我们老师在报名时都会强调一定要选好方向,千万别选错了。”高三学生小张说,尽管没有了文科班和理科班,但他们却有了教学班和行政班,平时上课按照文理倾向实行走班制,他感觉和过去文理班差不多。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翟广顺研究员介绍,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现象是一个历史问题,是高考的产物,而多年来的高考政策又强化了文理分科,甚至波及到初中,这些都是实行文理不分科需要克服的困难。实行文理不分科之后,在高校招生自主权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于那些怪才、偏才的学生如何在高考中胜出,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外语
山东有望实行一年两考
山东在宣布取消外语听力测试之后,一度盛传高考外语科目总分将随之缩减30分,可最后结果是外语总分仍然维持为150分,保持和语文、数学相同的地位。
“外语科目考试的完善,有两种可能:一是恢复外语听力;二,据了解,国家关于外语类考试还有新的思路,有可能把外语科目整个从高考里拿出来,把它放到学业水平考试中。如果国家做到了这一点,山东会执行;如果国家没有这么做,我们有可能把听力放到其他考试当中,一年两次,取最高的成绩。”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在10月初对山东高考外语改革进行了最新解读。
据了解,浙江、天津、云南等省市已开始实施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考”,大多是从听力、口语部分进行尝试。山东已经对山东高考英语“一年两考”进行可行性研究,而恢复听力进行“一年两考”减轻考试压力也是备选之一。
但山东高中目前也有不少困惑,“外语取消了30分听力,这30分是加到现有题型当中,还是创造新题型,现在省里没有给说法。过去理综和文综为240分,基本能力取消以后,理综和文综变成了 300分,分值有变化肯定题型有变化,但综合1、综合2中的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具体分值比例也没有确定 。”58中副校长吴峰介绍,这一级高三考生肯定赶不上外语一年两考,对于他们来说最现实的就是尽早明确高考具体试题类型,进行高考备战。
■声音
高考改革不能只靠技术性修补
改革注定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始终没有停下步伐的高考改革,却始终难以让公众满意,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就是因为过去改革主要是局部和技术性的修补,借着此次中央提出高考改革新思路,应当设计一套着眼长远、改革彻底的高考改革方案。
以基本能力测试为例,“2007年,山东由2005年开始的分省命题试验第一次进入高考独立命题,在全国独一无二地采用‘3+X+1’的模式,‘3+X’在各省都有先例,关键是‘1’除了山东没有别的省份实行,这个‘1’就是基本能力测试,卷面分值为100分 ,以考生卷面得分的60% 计入高考总分。”翟广顺介绍,当时山东推行基本能力测试旨在用考试指挥棒推进素质教育,因为既然难以改变考什么就教什么的痼疾,那就用高考改变一向被忽视的艺术、体育等薄弱学科。
但多年形成的应试惯性,却将意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测试逼入了书面死角,长于死记硬背的考生不见得有多少艺术、体育素质,却一样可以通过应试化复习取得高分。变了味的基本能力测试 ,在2014年正式退出山东高考舞台,之前探索有付诸东流之嫌。
“高考改革必须以考试招生分离为核心,如果不推进考试招生分离,而只是在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上做改革调整,将很难打破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切实缓解社会的考试焦虑。”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过去中国高考改革,一直在高考科目上做文章,从7门到6门,再到3+X,可应试教育的局面未有改观,原因在于高校在录取时还是按单一的分数从高低结合志愿投档录取。推进一年多次考,应对应多次录取才有成效,否则,多次考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进行排序录取,还是为一次集中录取服务,非但不能减轻学生焦虑,反可能增加学生的焦虑。
熊丙奇建议,实行考试招生分离,应当要求政府部门把考试组织权交给社会机构,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大学,把考试选择权交给学生,要建立全新的考试招生格局。记者 单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