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走出国门

2014-09-16 15:2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16日讯(记者 王文婷 刘梅婷)汉代的玉壁,北齐的石室线刻,北周的大佛像,南北朝的菩萨,隋唐的石雕,明万历年间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真本……凡是到青州的人,无不慕名参观青州博物馆,这里是璀璨的青州历史文化的缩影,足以使人领略青州的历史风采与厚重文化。9月16日,“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活动走进青州博物馆,重点参观了青州简史陈列厅和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厅,同时近距离观瞻了“宜子孙”玉璧、龙兴寺佛教造像和明代赵秉忠的状元卷三大“镇馆之宝”。

  全国唯一一家县级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青州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1984年建设新馆,占地4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四万余件,有八个常设展厅,展出文物2000多件,2008年5月,青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家县级综合性国家博物馆。馆内收藏的海内外孤本——明万历青州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填补了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东汉大型出廓“宜子孙”玉璧为目前仅见的有字汉璧;青州龙兴寺石刻佛教造像群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数量之大、雕工之精、贴金彩绘保存之好为中国文物考古所罕见。

  博物馆门前蹲守着一对巨型狮子,石狮昂首挺胸,神态威猛,是明朝衡王府的遗物,虽经400余年的沧桑,但威仪不减。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青州简史陈列厅,门前的铁鹤也是明代衡王府的遗物,鹤长颈,高足,嘴微张,双足立于龟背之上。龟四足着地,在龟背四周饰有八卦图案,寓意着龟鹤延年,健康、长寿。

  青州简史陈列厅以大量的珍贵文物和文字、图片,介绍了青州的历史沿革,其中包括各个年代青州古城的兴衰变迁以及慕容德、范仲淹、李清照等历史人物的军事活动、政绩以及文化成就等,一路参观下来,就像重走了青州厚重的历史。

  三大镇馆之宝各领风骚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造相互助力

  在龙兴寺佛教造像精品厅内,由于佛像在造型和神态上与众不同,展示出了别具一格的“青州风格”,据了解,龙兴寺佛像是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由于各种原因,佛像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龙兴寺石刻也陈列其中。

  博物馆解说员介绍说,青州是古代路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因此青州佛教造像的艺术风格,独特鲜明,主要表现在佛像的嫣然一笑以及北魏时的高浮雕背屏、北齐时的“曹衣出水”式单体圆雕上。据悉,近年来,这批佛像应邀巡展于美、英、日、德及港台等海内外各大博物馆,被誉为“世界上飞得最远的佛像”。

  博物馆古代书画精品厅内,珍藏着另外一件镇馆之宝——赵秉忠状元卷。这是青州人赵秉忠于明朝万历年间考中状元的殿试卷,是明代以前唯一存在的状元卷。赵秉忠当时只有25岁,可谓风华正茂。状元卷为21折册页,通高47.6厘米,每折宽14.1厘米,天头8.6厘米,地脚为3.3厘米,中间行文高35.7厘米。状元卷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简历,按规定为毛笔仿宋体书写,共4行。首折上方有篆书“礼部之印”四字方印,这一部分是弥封的,封条上盖有“弥封关防”的水印。后一部分为正文,正文共15折册页,每折6行,全文共2460字,用馆阁体小楷写成。试卷首页右上角顶天头有万历皇帝的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正文之后是大学士及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9位阅卷官的官职和姓名。

  除此之外,宜子孙玉璧也是镇馆之宝之一,它出自东汉时期,通高20.5厘米,1982年在青州谭坊镇马家冢子出土。宜子孙玉璧玉质温润,玉材罕见,璧肉内区饰蒲纹一周,并有158个乳丁,外区饰蟠螭纹。出廓上方镂雕双龙纽,纽中央透雕篆书“宜子孙”三字,取“子子孙孙宜室宜家”之意。

  据了解,青州博物馆实行开门办馆,从2009年开始全天候免费向市民开放,并以丰富的藏品和陈列设计丰富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免费开放后,不仅客流量猛增,而且大人小孩讲起馆藏文物头头是道,人人可当博物馆的“讲解员”。青州博物馆作为一个县级市博物馆,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取决于他的文化底蕴和存在的重要意义,“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州市文物局工会主席杨华胜表示,博物馆是传统文化传承和新文化创造的场所,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刘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