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谈文学与人生:人生是文学的重要元素

2014-12-16 18:1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莫言谈文学与人生(王晓峰摄影)

  鲁网12月16日讯(记者 王文婷)今天上午,中法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与勒·克莱齐奥做客“山东大学文学大讲堂”,就“文学与人生”的话题展开对话。在讲堂上,莫言畅谈了自己对文学与人生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人生是文学的重要元素,而阅读是人们思想形成过程当中最宝贵的养料。

  谈文学与人生:人生是文学的重要元素

  说起文学,莫言谈到了1988年山大和山师大的老师在他的故乡高密所举办的一场莫言作品研讨会,研讨会的很多提议至今还在他头脑里面活灵活现。“那个时候我是33岁,正是人生好年华。我觉得我们的生活已经非常非常富裕了,现在回头一看,当时还不行。”莫言回忆,当时老师们为了研讨会5000多块钱的经费而抓耳挠腮,最后找到了高密县的领导,由领导出面,支持了研讨会。“现在看来,5000块、5万块也不算是一个问题。”

  研讨会上,很多专家、老师们的发言,给莫言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老批评家,提出的批评意见非常尖锐。“我不认为这样的批评就是对我的冒犯,或者说对我作品的亵渎,我认为他的批评非常有价值。因为我想只有在一个尊重的、具有学术氛围的研讨会,大家才可以讲出一系列很真诚的话。”

  关于人生,莫言理解为人的生命、生活过程,而不同人的人生构成了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人的人生毫无疑问是文学的最重要的元素,没有人生,哪有文学。”在莫言看来,文学与人生,可以缩小到文学对每个人的影响,这每个人也都是潜在的文学读者。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依然有别的办法来接触到文学,比如他们那个年代说书人讲的故事,爷爷奶奶、叔叔长辈们讲述的故事,这样一种民间口头文学。“文学肯定会影响人,甚至会发生巨大的影响。”

  莫言说,从小人书到长篇小说,人生就是由低级到高级、从形象到抽象的阅读,是人们思想形成过程当中最宝贵的养料,形成了个人对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事物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

  “我作为一个写作者,确实感觉到手下的笔是重若千斤。在写的过程中,对人性当中的善的方面、恶的方面,尽可能的给予全面的呈现。”莫言说,只有恢复文学的本质,描写人最复杂的人性的各个层面,作品里面的人物才会充满典型性的特点。只有这样“真实”的人物,才能够让人们受到感染,才能够对人的生活有所启发。

  谈法国文学:“自由精神”启发当代中国小说

  与勒·克莱齐奥对话时,莫言谈到了法国文学对自己的影响。莫言1998年第一次去巴黎,处处可以看到法国作家笔下的介绍。在巴黎圣母院,莫言就想到雨果的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他还登上了钟楼,寻找当年敲钟人的痕迹。“法国作家对中国当代作家来讲,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莫言说,在过去可阅读的书籍很少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读到不少法国作家的书。法国作家除了传达法国的人文、历史、自然等一些可以触摸的、可以感觉的东西之外,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法国的自由的、浪漫的精神。法国人热爱自由、追求自由,这样一种千百年来的一种努力,得到了一种非常充分的形象化的表现。包括巴尔扎克、左拉等独具风格的写作,以及新小说派的阿兰·罗布·格里耶、娜塔莉·萨络特、米歇尔·布陶、克洛德·西蒙等作家,都对当年社会以及小说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把小说的技术、写法,变成了非常鲜明的探索性的标志。而这对于80年代中期中国当代小说也有非常大的启示。

  莫言认为,法国小说家是在全世界对于小说艺术研究的最为深刻、实践的最为充分的一个伟大主体。“我记得当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说到,我们过去理解要写什么问题,现在我们也应该考虑怎样写的问题。他举了一个很形象化的例子:过去我们只注意到酒瓶的酒,现在我们应该注意一下酒瓶子。瓶子本身也具有艺术性,即便同一类型的酒,如果装到不同的瓶子里面,这个酒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对酒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

   

责任编辑:刘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