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0年水产品总量将达千万吨 为城乡居民供40%动物蛋白

2015-01-07 15:1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7日讯(记者 刘梅婷)记者从今天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2014年12月3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4]49号)正式印发。力争到202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蛋白质当量相当于粮食400亿斤,为城乡居民提供40%的动物蛋白。

  2020年向海要粮400亿斤 为城乡居民提供40%动物蛋白

  记者了解到,山东目标建设全国优质高端水产品生产供应区、渔业转型升级先行区、渔业科技创新先导区、渔业生态文明示范区。到2020年,力争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蛋白质当量相当于粮食400亿斤;全省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100公斤,为城乡居民提供40%的动物蛋白;渔业增加值占全省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增殖渔业、休闲渔业等新兴产业取得显著发展,渔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力争经过5年努力,使海参、海带全产业链产值均过千亿元。同时发挥滤食性鱼类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实行海湖河库联动,在内陆区域大力实施城市水系和饮用水源地“放鱼养水”工程,每年实施30项省级生态放鱼项目,在提供优质水产品的同时,保障水域生物多样性和饮用水源地水质清洁。到2020年,新建生态型人工鱼礁区3万公顷以上。

  还将重点扶持发展100家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30个现代化水产品加工园区,到2020年全省水产加工产值达到2000亿元。

  建设10处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 培育水产养殖等“五大产业”

  在推进实施“海上粮仓”建设重点工程方面,集中支持建设10处“一园多主体”、全产业链、立体生态循环型的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加大盐碱地和宜渔荒碱地开发力度,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生态渔业基地,推行“上粮下渔”模式,在增加渔业生产能力的同时,拓展稳产高产优质粮田面积。结合园区建设抓好渔民专业合作社创建、重大技术措施应用、水产品精深加工及品牌培育等,集聚现代渔业发展要素,将园区打造成新型渔业经济集成体。

  建设“海上粮仓”以养殖为主,养殖、增殖、捕捞、加工、休闲渔业协同推进,加快培育水产养殖、渔业增殖、海洋捕捞、水产加工、休闲渔业“五大产业”,推进实施现代渔业园区、海洋牧场、远洋渔业、水产品冷链物流、休闲垂钓基地五大建设工程,着力构建资源环境保护、现代渔业经营、科技支撑、公共服务保障、政策支持五大支撑体系,建设全国优质高端水产品生产供应区、渔业转型升级先行区、渔业科技创新先导区、渔业生态文明示范区,让人民群众吃上更多绿色、安全、放心的海洋食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

  每5年开展1次渔业资源调查 划定岸线开发保护红线

  此外,今后山东将建立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制度,从2015年开始,每5年开展1次渔业资源全面调查;加快渔业水域保护立法,划定岸线开发保护红线;完善水域滩涂污染赔偿制度;大力开展“护渔”等专项执法行动。

  不仅如此,山东还将实行“船队+基地”发展模式,加快推动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到2020年,打造500艘现代化、专业化远洋船队,培育10家大型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全省远洋渔业年产量达到40万吨。将集中打造4个远洋渔业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集群、20处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物流集散基地。

  还将实现休闲海钓与滨海旅游结合发展,推进海洋牧场市场化运营,培育一批休闲海钓精品项目,打造“渔夫垂钓”品牌,拉动休闲垂钓旅游消费。到2020年,全省休闲垂钓及带动相关行业年收入达到100亿元。

责任编辑:刘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