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零钱哥”梦想为医学献遗体 揭秘遗体捐献流程

2015-02-05 11:08:00 来源:青岛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如果你知道,请你用微信告诉我,不要打字,用语音。”一直以来,去世后捐献遗体就是“零钱哥”孙福亮心中的一件大事。2月4日,记者采访青岛市红十字会得知,因为亮亮户籍在高密,市红会可以帮助他联系当地相关部门,共同完成亮亮的这个心愿。

  “自愿、无偿、身后事”

  “遗体捐献,是一件自愿、无偿的身后事,要从保护生命的角度出发。”青岛市红十字会捐献办公室处长张少芹说。

  遗体捐献必须是本人自愿并要声明无偿捐献,同时,必须要征得其家人(直系亲属)的同意。市民申请遗体捐献须填写《青岛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登记表可在就近红十字会领取或网上下载,一式两份,由市民本人和市红会分别保管。

  生前未办理登记手续的自然人死亡后,若其生前并未有明确表示拒绝捐献遗体,其近亲属可以持本人以及死者身份证件办理遗体捐献手续。

  自1982年青岛遗体捐献首倡者沈福鹏自愿捐献遗体后,青岛遗体捐献和器官移植事业逐步发展。2010年,青岛成为全国首批六个器官捐献试点城市之一;2011年,青岛正式实施第一例器官捐献。随着国家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的上线运行,青岛的人体器官分配、上报、登记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

  青岛遗体捐献482例,全省第一

  虽然捐献遗体与中国人厚葬传统相悖,但是随着丧葬文明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遗体捐献对医疗卫生事业及社会和谐发展的贡献及意义,所以,近些年,人们捐献遗体的数字在不断增加。

  2014年,全市共发展志愿者367人,同比增加22%;实现遗体捐献62例,同比持平;角膜捐献80例,同比增80%;器官捐献24例,大器官68个,同比增加500%。“三捐献”工作保持全省领先。

  截至目前,我市总共实现遗体捐献482例、角膜捐献176例、器官捐献31例、大器官捐献88个,完成志愿者登记2968例。

  张少芹称,遗体捐献者的年龄与疾病谱病例大体一致,近年来,人们的生存率普遍走高,平均死亡年龄提高。我市年龄最大的遗体捐献者为93岁,最小的仅出生几天。

  遗体用于医学教学研究

  遗体利用主要用于医学教学、临床尸解和医学研究。除供医学院学生观摩和解剖外,通过临床尸体解剖,可以验证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积累医疗经验,进一步分析疑难杂症的病理机制,并应用于临床。

  记者从青岛大学医学院了解到,每年医学院能收到40具左右来自社会捐赠的遗体,但是,供学生解剖试验的人体标本数量仍然十分紧张,一般十几个学生才能解剖一具遗体。最理想的比例应该是每四名学生解剖一具遗体。

  张少芹告诉记者,遗体捐献志愿者范围较广,患艾滋病的人也可以捐献,但是大器官及角膜捐献要求较严格。以角膜捐献为例,生前患过眼部疾病或做过眼部手术,去世后的角膜便不再适合移植。

  另外,遗体的保存相对容易,但角膜和大器官捐献需要争分夺秒。自愿捐赠角膜志愿者一旦去世后,所在医院或亲属应尽快通知眼库摘取眼球,并出具死亡证,提供简要病情。摘眼球时间,夏天在死亡后6小时内,冬天可延至10小时内。摘取大器官的时间则更短,只有5分钟左右。

  造福社会、荫及后人的善举

  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这意味着以公民自愿捐献器官作为主要器官来源将越来越受重视。

  遗体捐献是一项造福社会、荫及后人的善举,对倡导无私奉献、移风易俗、殡葬改革,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每年,青岛都在福宁园奉献林举行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在奉献林展厅内公示捐献者名录,清明节前后,更新捐献者雕塑墙。

责任编辑:刘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