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挥墨“城镇山东” 齐鲁城乡卷轴书写最浓重的画笔
城镇化之后的邹城市城前镇,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提升。 |
改做法——
“边陲”小镇当大任
“以前我都是跑到天津服装厂打工,今年没去。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同样的工作,工资差不多,还方便照顾老人孩子!”4月9日,家住邹城市城前镇城前小区的徐珊珊告诉记者,“而且现在农村不一样了,社区里各种生活配套齐全,和城里没啥两样!”
城前镇是个“三市五县”交界的边远山区镇,距周围县级城市邹城、曲阜、平邑、泗水、滕州均远达40公里左右,经济基础薄弱,年财政收入仅五六百万元。让小镇产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是近年来的“百镇建设示范行动”。
“有强县、有强村,无强镇”,小城镇曾是我省城镇化链条中最脆弱的一环。恰恰,县城和镇区是我省吸纳农民转移的主阵地。数字显示,我省农业转移人口85%在省内流动,48%在县内流动。在济青等大城市致力于“同城待遇”的同时,就地就近城镇化怎么做?
“位于五县几何中心,可以作为边界中心城镇来建设,为周边的农民建座宜居城!”该镇党委书记屈耀武告诉记者,列入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以后,邹城市从去年开始至2017年每年列支2000万元用于城前镇小城镇建设,同时减政放权,将国土、规划、环保等8个部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临时用地审批等20项行政审批权下放到镇里,另外在给予小城镇市场开发项目土地纯收益归镇级所有、市级行政事业收费全免的优惠政策。
“真金白银”支持让城前镇建设有了资本。按照“人口向社区集聚,社区向镇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该镇启动了产业园与新型农村社区两区同建工程,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建设了9个新型农村社区,并配套建设了绿地、公园、商场、市民中心、新学校、新医院和新敬老院等基础服务设施。目前,工业园区已有17家企业落地,5000余人搬到镇上工作、生活。
2014年,是三年“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的收官之年。考核发现,200个示范镇地方财政收入258亿元,增长41%,是全省平均增幅的1.54倍;镇均财政收入达1.29亿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200个示范镇建成区面积、建成区人口分别达到1304平方公里、598万人,分别增长10%和14%,是全省平均增幅的1.4倍、1.6倍,镇均建成区人口约3万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倍。昔日“难堪大任”的小城镇逐渐成长为“次中心”、“小城市”,成了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大舞台”。
改管法——
城市“里子”解疙瘩
4月10日下午,在淄博市张店区人民西路与西五路交叉口,淄博华润燃气有限公司设计部经理黄延峰在天然气管道改造现场忙碌。“改造372公里,没挖断一根水管。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黄延峰说,“多亏现在地下管网有了一个‘大管家’!”
7大类、28种管线,100多个权属单位,谁也管不了谁,各自为政、乱成一团——淄博以往的“地下乱象”绝非个例。2011年11月,淄博市专门成立了“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赋予其审批权、监督执法权、处罚权,并专门为“下水道”立法,规定了查档、规划、报建、联合会签、现场详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一系列程序,结束了这种混乱局面。
“以往搞改造,每隔二三十米就得挖个坑,勘测附近管线分布情况。一轮下来,坑没少挖,得到的信息却有限。”黄延峰说,“现在,管线处将淄博市区所有管线信息上了图,施工前免费一查,三维图像一目了然,再也不用挨家挨户问管线在哪儿了。” 开工前,管线处组织各产权单位联合会签、现场详查,一叫就到,黄延峰也不用犯愁约人了。“就拿这个项目来说,这样做,为公司节约了1年的探测、协调时间,节省的勘察人力物力投入可达工程造价的10%。”
淄博市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负责人迟炳章说,该处成立以来,淄博“马路拉链”明显减少,全市没发生一起管线工程施工事故。他们通过系统分析,还发现建筑物违规占压油气管线210余处,间距不满足规范的管线近2538条,年内到期预警管线2440条。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祖勋,来淄博评审时说:“淄博‘管线处’通过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不仅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城建档案归案管理与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一体化,更实现了城建档案业务的在线预审和审核,有效提升了行业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我省正在制定专门办法,为地下管线建章立制。目前,我省13市已完成地下管线普查,2015年底前将全部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同时,我省推进综合管廊建设,提出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新建和改扩建的,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都要建设综合管廊。威海东部滨海新城,重要干道全部采用地下管廊。
改投法——
建筑变“绿”棉拖下岗
“做了保温墙,棉拖下了岗!”4月8日,在威海市环翠区古北社区古北一巷15号楼,78岁的周云志大爷指着屋角一堆落灰的棉拖鞋,风趣地告诉记者。当天是威海本供暖季最后一天,周大爷家里的温度计停留在20℃。
“做保温墙”是居民们的形象说法,官方的说法是“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现在,仅威海热电改造区域内,就有5400多栋楼像这座楼一样,穿上了“棉袄”,受益居民15万户。
其他城市的节能改造大多是政府出大头、居民出小头,居民积极性受影响。而在威海,热电厂成为改造工程的主力军,居民负担的改造成本降为零。“原先没有单元门的,本单元居民按照住房面积每平方米两元钱的标准集资安装。已有单元门的,居民一分钱不用掏。”古北社区居委会主任王爱花告诉记者。
热电集团补贴上亿元,企业值不值?威海热电集团董事长赵爱国算了这样一笔账:“列入规划的建筑全部改造完毕后,一年可节约煤炭11万吨,节约资金几千万元。随着热能效应的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即可满足供暖需求,今后可以少上热源,而一套新的供暖机组的投资就在2亿多元,省下的就是赚的。”
来自威海热电集团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该公司累计完成5400多栋楼共1368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占供热范围内既有居住建筑的80.8%,受益居民15万户,总投资12.4亿元,其中由热电企业负担1.57亿元。
“由供热企业参与既改投资,规模做得这么大的,在我国北方11省中独一无二。”省墙改建筑节能办顾问总工王德林告诉记者,“威海的机制改革破解了节能改造推进的最大障碍——节能收益分配,带有‘合同能源管理’的色彩,最终达到了企业、居民、社会共赢,形成了良性循环。”
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1/3。我省将“既改”列入省市两级政府考核,截至2014年底,省财政累计投入奖补资金8.24亿元,全省完成1.15亿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改造后的建筑平均节能30%。2014年度,包括“既改”在内的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执法检查,对我省予以免检。
此外,我省绿色建筑个数全国居前,8个城区被列为第二批省级绿色生态城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试点数量、规模居全国第一。越来越“绿色”的城市,正是“新型”城镇化的题中之义。
(□统稿 杨学莹 采写 吕光社 彭辉 晁明春 马景阳 张誉耀 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