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昌邑”领跑全省互联网+ 让市民更方便更幸福

2015-06-16 21:5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行来到智慧昌邑指挥中心

  “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行来到智慧昌邑指挥中心

  鲁网6月16日讯(记者 殷会丽)6月16日,“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行来到了智慧昌邑指挥中心。自2012年3月份开始,昌邑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智慧昌邑”规划设计、技术水平和运营效果均在全省领先。

  据昌邑市政府信息中心主任王冰介绍,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高度融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对于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说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王冰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让管理更便捷更高效,让市民更方便更幸福。”

  昌邑市将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定位于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紧密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发展状况,立足整合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确定以城市管理、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生态创建等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量身定做最优化、最合理、最实用的智慧城市应用系统。

  统一视频监控平台实现部门互融共享 打破信息孤岛

  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行的记者们通过统一视频监控平台可以清晰的看到城区街道、路口、党政机关、人员密集场所、河道闸坝等各点的实时监控画面。

  “我们新安装了962个高清摄像头,同时将原来公安、城管、园林、环卫、建设、交通等部门安装的1.6万多个摄像头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统一管理、维护和使用,既节省了投资和运维成本,又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和运行管理效能。”王冰介绍说。据悉,仅此一项,预计可节省投资8000多万元,每年节省运维成本近400万元。

  安全防控体系的统一视频监控平台系统打破了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完善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的共建共享。

   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民生改善 群众满意率100%

  在昌邑市民生服务热线中心,设立了受理座席30余个,实行24小时服务,使“全天候政府”成为现实。中心整合了40多个部门的热线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了服务号码过多,群众“分不清、记不住、不方便”的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诉求,推行“一口集中受理、内部分类处置、转办限时办理、督办回访落实”,实现了办理过程全程留痕和受理事项的“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民生服务热线中心主任孙兆兴告诉记者,智慧昌邑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搭建起民生热线服务中心,相对于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建成的公共服务平台,受理方式更加多元化,不仅支持传统的电话、信箱等方式,还支持短信、微信、微博以及街头可视电话等多种方式。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智能城市管理 路灯井盖都有专属“身份证”

  在城市管理方面,智慧昌邑搭建政务管理平台,以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依托,建设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智慧公安、网站群等政府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管理、应急联动、行政办公、监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从2013年开始,昌邑市组织专业队伍对各类城市部件和建筑物的信息进行了现场采集,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共采集容纳了国土资源、城市地理、基础设施等各类城市数据信息12.2万条。为建设、规划、公安等部门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提升了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登入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井盖、路灯、管网等各类城市部件都拥有自己的“身份证”。点击任意一个井盖的信息,可以看到,不仅对部件的主管、权属、养护单位信息和具体位置进行了采集,而且对部件的当前实情进行了拍照存档。

  “过去曾发生过井盖伤人事件。一个井盖被大车压碎没有被及时发现,夜晚一个妇女骑车时不慎掉入下水道,伤势严重最终成为了植物人,而在追责时却无从下手。”现如今,一旦井盖发生破损或路灯损坏,指挥中心会根据登记信息及时调度处理。

  大数据支撑智慧农业 农民施肥用药“私人定制”

  昌邑“智慧农业”系统包括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管理、林业、绿色交易网等板块,通过广泛推广运用“农业投入品备案”、“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等智慧农业系统,昌邑市的广大农民朋友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以往备受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假冒伪劣农资困扰的农民朋友,无论是自己家中还是在田间地头,随时随地都可以方便地查询农业投入品的备案情况,几年前平均每年因为假农资的投诉多达800多起,而现在每年平均仅有51起。

  土壤信息数据库覆盖了全市691个村(社区)、5852个样品点,“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的应用,使农民群众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就可以直接查询地块土壤信息。做到合理施肥、科学种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昌邑市种姜大户李文山感叹道,“没想到种了几十年地了,现在我们也变‘智慧’了,这几年光成本就降低了将近10%,庄稼的产量提高了能有15%,一年得多收入好几万块钱……”

  农村土地确权管理的系统则实现了对农户及农地基本信息、土地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纠纷调处等管理功能。昌邑全市所有地块的登记颁证、土地流转等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土地四至清晰、面积准确,有效地化解农户之间、农户与村集体之间土地方面的矛盾纠纷,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了土地流转市场,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导入“互联网+”思维 推动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

  作为 “全省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市”,按照“顶层设计,突出实用,统筹推进,实现多赢”的原则,“智慧昌邑”建设稳步推进。在产业转型方面,搭建统一物联网平台,布设各类物联应用终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产业转型发展中的应用,加快石化、纺织、苗木等优势主导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更高层次发展。

  昌邑石化微商城投入使用,潍坊市第二个价格指数系统——中国生姜指数系统运行,棉纺城电商平台被列入省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中国绿色交易网投入运营,力争年内实现网上交易200亿元以上。同时,通过“智慧昌邑”平台的搭建和作用的显现,吸引了一批智慧项目落户。在全国率先利用PPP模式开发城市数据资产,成功将三期项目纳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项目库,获得国开行1.2亿元贷款支持,增强了造血功能,真正实现“智慧昌邑”建设由财政性投资为主向市场化投资为主转变。

  今后,山东省昌邑市将以加快建设“智慧昌邑”为切入点,努力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推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殷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