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骡子做妈妈 蓬莱母骡产下小马驹

2015-07-12 10:08:00 来源:胶东在线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母骡产下一匹小马驹

  ——蓬莱市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再创新纪录

  母骡产下一匹小马驹

  胶东在线7月11日讯(通讯员 石万华)接触过大牲畜的人都知道,母骡绝大多数没有生殖能力,因为骡的染色体不成对,生殖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但在蓬莱市,一匹母骡不但生育了,产下的居然还是一匹小马驹。2015年7月9日16:20左右,蓬莱和圣马业产房内,母骡顺利产下小马驹,标志着国内首例以骡子作为胚胎移植受体代孕马胚胎妊娠获得成功,开创了骡子作为受体胚胎移植代孕繁育技术的先河,在中国畜牧业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近年来,蓬莱市加大对地方特色畜禽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力度,通过建立保种场、创建山东省高效特色畜牧业示范县等举措,加大政策支持,地方特色畜禽品种的数量和品质均有了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存栏渤海马290匹、牙山黑绒山羊5300只、烟台黑猪4500头、水貂100万只,全市特色畜牧业年产值预计将突破3.6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将到达23.7%。全市基本形成了以蓬莱和圣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大辛店镇、新港街道、刘家沟镇、北沟镇、大柳行镇为优势区域的高效特色畜牧业产业发展格局。

  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2014年,蓬莱市开始建设高效特色畜牧业示范县项目,共争取省级财政扶持资金4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773万元,重点用于项目场的改扩建和渤海马、牙山黑绒山羊、烟台黑猪等地方特色畜禽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品牌宣传培育等。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土建工程、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子项目已全部完成,蓬莱渤海马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已经进入专家评审环节。项目建设以来,共新改扩建圈舍、料库17处,面积9060平方米;新建运动场1000平方米;新建沼气池250立方米;新增设施设备188台套,有效带动了全市特色畜牧业的发展。

  科研成果成绩斐然

  提升科技贡献率,是保障特色畜牧业发展的根本。项目实施以来,和圣农业率先行动,与中国农业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进行了马属动物胚胎移植技术课题研究。该课题于2014年5月份正式启动,由中国农业大学韩国才教授、曾申明教授和阿根廷马繁殖专家Louis Losino教授等国内外马匹繁育知名专家共同制定项目方案并指导实施。通过激素促进母马超数排卵、人工授精、非手术采胚等技术程序,对13匹优良供体马采胚46次,成功获得胚胎30次,获得胚胎41枚;有37枚胚胎移植到受体马体内、4枚胚胎移植到受体骡体内,分别成功妊娠23匹和1匹,达到预期目标。母骡作为胚胎移植受体代孕马胚胎妊娠获得成功,在国内报道中尚属首例,填补了不同种马属动物间代孕技术的空白。根据项目计划,下年度该技术将重点放在以母骡为受体的移植成功率研究上,并完成由研究阶段到生产推广应用阶段的转换,逐步走向商品化。通过母骡代孕,可以有效促进渤海马扩繁,加速推动和圣渤海温血马的培育进程,对我国种质资源保护、马匹新品种培育和现代马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母骡代孕实现了进口优质纯种马的低成本繁育,可有效降低我国体育用马的进口依赖,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此外,牙山黑绒山羊、烟台黑猪、水貂等特色品种的繁育技术和养殖管理技术也在不断革新,蓬莱市畜牧兽医工作站、蓬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联合研究的《毛皮动物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课题,获得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三等奖,对该市特色畜牧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特色牧业效益显着

  去年以来,共新增渤海马基础母马30匹,牙山黑绒山羊基础母羊240只、种公羊40只,烟台黑猪基础母猪132头、种公猪4头,核心群、扩繁群进一步扩充。年可繁育渤海马20匹、牙山黑绒山羊500只、烟台黑猪2600头,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76万元。项目共增加就业岗位11个,带动63户养殖场户从事特色畜禽养殖,全市地方畜禽品种养殖从业人员扩增到468人,年人均增收3760元。全市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显着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比重分别达到92%和82%;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明显提升,全年未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项目建设丰富了居民“菜篮子”,增加了特色畜产品供应能力,提高了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能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责任编辑:刘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