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项目417亿投资 山东德州:京津冀的首位域外新成员

2015-07-20 10:13:00 来源:大众网综合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德州:京津冀的首位域外新成员 缘何能成功入围

  在很多人的眼中,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过是三地联袂上演的区域大戏,周边省份更多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见证这场不同寻常的变革。然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入,周边的“兄弟”省份也有机会加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来,享受京津冀协同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如今,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德州也被纳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中。自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第一次出现了域外新成员的身影。

  首现域外新成员

  早在去年,发改委就曾提出,将山东德州、山西大同、内蒙古赤峰和乌兰察布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城市名单,这也是中央首次拟将京津冀以外的其他城市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之中。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000061,咨询)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

  一年的等待,德州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从四个城市之中脱颖而出。至此,德州“一区四基地”战略正式确立,德州同时也成为了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德州同样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就曾发源于此。德州明清时期是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自古德州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德州同时也是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为何能成功入围

  德州此次能够成功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与其自身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分不开。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表示,德州的三大优势推动其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

  首先是地缘优势。京津冀所在的区域是处于环渤海经济区,上世纪80年代,环渤海区的组成有一种说法叫“五省二市”,其中五省指的是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和辽宁,二市指的便是北京和天津。德州是山东的北大门,向北靠近北京、天津,向南邻河北重要城市邯郸、邢台,特别是随着京沪高铁的通车,从德州到北京、天津更加拉近了三地之间的距离,虽说德州行政区划属于山东,但却站在了瞭望京津冀的最前沿。

  其次是德州的产业优势。德州的产业以新能源、新型制造业为主,能更好地承接北京、天津转移过来的企业,基本能与外迁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第三是区域杠杆优势。德州、邢台共同处海河的支流黑龙港河流域,河流能将各个城市之间有机地串联起来。同时,京津冀与德州所在的辽东半岛都属于环渤海经济带的一部分,德州正好处在两大区域的节点位置,德州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会撬动两大区域的发展。

  在张贵看来,德州纳入京津冀发展规划,其意义不仅局限在一个城市,或单独的某个区域。他分析,德州纳入京津冀发展规划,有可能是国家为整个环渤海经济带发展所做的前期准备。今后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不排除吸收其他“外来”城市的可能性。

  “一区四基地”方案已送审

  据悉,目前德州正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一区四基地”,加紧制定推进措施,明确任务目标,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目前,《德州市人民政府加快建设京津冀“一区四基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进入送审阶段。送审稿中对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进行了详细陈述,提出德州市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全力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以及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力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幸福德州”建设进程,把德州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其中在“一区”建设上,《方案》提出,深入推进全市“治用保”治污体系建设,建成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

  在“四基地”建设上,《方案》要求在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上,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产业、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产业为承接重点,争取引进一批实力雄厚、主业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高端服务机构,建成一批京津产业承接示范区。

  30个项目417亿投资 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1 

  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恳谈会签约30个项目。

  2 

  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恳谈会签约30个项目。

  7月16日至17日,省委常委、德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翠云,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飞率队赴京展开合作交流活动,并在京举行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恳谈会。吴翠云致辞,陈飞主持。

  据德州电视台报道,在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恳谈会上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高达417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电商产业等领域。绝大部分来自京津地区,且半数项目投资在10亿元以上,其中落户平原的航空产业园区基地项目投资规模最大,达100亿元。这些项目将对未来德州的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和引领作用。

  签约项目名单: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德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北京时代科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陵城区人民政府签署汉霖新能源产业园项目;

  北京科莱达集团和禹城市人民政府签署科莱达产业园项目;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临邑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天鼎丰高强粗旦聚丙稀土工布项目;

  北京光谷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和庆云县人民政府签署通州产业园项目;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和齐河县人民政府签署智慧城市·电子设备生产制造项目;

  北京金瑞中科投资控股集团和运河开发区管委会签署金瑞四方物流电商产业园项目;

  北京华夏脉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京南云谷”德州大数据与电子商务基地项目;

  中商物建投资有限公司和市商务局签署天地仓储物流园项目;

  北京麦迪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女性健康产业园项目;

  中国化工装备有限公司和德城区人民政府签署新型离子膜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

  天津多福源食品实业有限公司和禹城市人民政府签署食用合成色素项目;

  富士康精密电子(廊坊)有限公司和德城区人民政府签署电动履带滑板车生产项目;

  中澳环球快建房科技有限公司和乐陵市人民政府签署快建房新型建材生产项目;

  中通安徽智慧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和临邑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中国通号醇烃生物燃料项目;

  北京宜通金茂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和平原县人民政府签署航空产业园区基地项目;

  中电投上海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和庆云县人民政府签署风力发电项目;

  韩国(株)NCS公司和市经信委签署土壤改良及绿色农产品项目;

  浦华环保有限公司和齐河县人民政府签署智慧生态水务建设项目;

  中节能绿碳环保有限公司和夏津县人民政府签署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

  中国网库互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武城县人民政府签署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北京昆仑科技有限公司和禹城市人民政府签署木质碳纤维生产项目;

  北京方能晶欣科技有限公司和平原县人民政府签署年产10万吨非晶带材加工项目;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市发改委签署20MWp地面光伏电站项目;

  国电电力山东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夏津县人民政府签署100MW风力发电项目;

  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乐陵市人民政府签署深化全面合作框架;

  中兴集团能源公司和宁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

  众德迪克有限责任公司和齐河县人民政府签署机器人生产项目;

  北京天元奥特有限公司和武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汽车电动座椅总成部件生产项目;

  北京科顺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和临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新型防水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德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翟长生:主动作为深入对接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德州面临的千载难逢、不容错失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分享“红利”,对推动我市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对接京津冀,思想要先行。只有思想解放、认识到位,才能赢得先机。全市上下要增强机遇意识、开放意识、协作意识,乘势而上、深度对接。和北京天津河北走得再近一些、联系再紧一些,我们有愿望、有优势,近年来也做了大量工作。现在面临难得的机遇和平台,就要以更开放的胸怀、更系统的思路、更大的力度,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充分借势借力。

  对接京津冀,行动要自觉。说一千道一万,关键看实干。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各自定位,区域内产业布局将加快调整,其中蕴含诸多机遇,特别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有许多产业、项目、企业要往外转移,我们要拉出单子、明确目标、靠上工作、积极争取。要发扬对接央企强企、科金产融合创新、密切与天津滨海新区合作等工作中积累的好经验、好作风,既注重顶层设计,又注重基层创造创新,各部门、单位、县市区要突出特色、广辟门路、深挖线索、积极作为,把握着力点、主动走出去、唱好拿手戏,努力使我市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方面早收显效、走在前列。

  对接京津冀,要明确定位。京津地区是全国行政资源和科技、金融、人才等优质生产要素最富集的地区。抢抓协同发展机遇,德州要把握大势、科学定位,努力打造京津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高素质劳动力培训输送基地和京津地区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为我市对接国家部委、高校院所和央企强企,承接科研成果转化、优质项目转移提供载体平台,化红利为实力、化机遇为实惠。

  融入协作区,要信息助力。协同发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都需要知彼知己。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开辟各种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区域发展动态、政策措施、亮点经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做好对接融入工作,新闻媒体义不容辞、大有可为。传媒要发挥优势,深入采集、有效传播协同发展的信息,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全市上下参与协同发展,当好融入京津冀的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

  德州市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近日,记者从德州市召开的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获悉,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德州市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全力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以及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力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幸福德州建设进程,把德州市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据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目前,《德州市人民政府加快建设京津冀“一区四基地”实施方案》已进入送审阶段,送审稿中对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进行了详细陈述,提出德州市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全力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以及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力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幸福德州建设进程,把我市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在拟争取省级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现政策建议方面,争取德州市成为“微中心”建设选址地,重点承接北京市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单位,以及不符合北京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的二三产业,支持争取德州市纳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及京津冀产业转移税收分享政策范围,优先推介京津地区产业转移项目落户德州,加大中央、省专项资金扶持德州力度,支持德州享受济莱协作区优惠政策,争取将聊德铁路列入《全国铁路“十三五”规划》。

  为此,德州市专门成立了“一区四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制定专项工作推进方案,主动与京津冀搞好政策衔接,在产业转移、政策争取、成果转化等方面争取利益最大化,加强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的基础建设,提高园区专业转移承载能力,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争取发展一批“飞地经济”示范区。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