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向危化品运企开出416笔万元以上罚单 88个督察组盯着看

2015-09-04 08:56: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 本报记者 魏 东 李 明 

  本报通讯员 王志秀 国文浩  

  东营是地炼大市,业内素有“中国地炼看山东,山东地炼看东营”的说法。作为依托胜利油田崛起的城市,东营市重化工业比重大,易燃易爆品多,重大危险源多,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据统计,东营市共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75家,经营企业1152家,涉及重大危险源187处。全市5个县区中有3个是全国危化品重点县,4个是全省危化品重点县。工业压力管道7400公里,居全省第二位;车用气瓶15.8万只,居全国首位;危险货物运输车辆6178辆,居全省首位。

  每一座装置的运转,每一辆危化品车的上路,每一处工地的建设都时刻关乎“油城”人民的生命安危和财产安全,为此东营市多年来养成了时刻“自检”的习惯。

  “命”字在心,“严”字当头,“实”字落地,东营17个行业安全生产专门委员会组成了88个专项督查组,先后邀请专家256人次,在对去年已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企业逐一复查基础上,今年新查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268处,关闭取缔130处,责令停产整顿60处,限期整改78处。

  数量庞大的危化品运输车辆,给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很大威胁。为了监管这些车辆,东营交警部门首先盯紧了源头。对全市164家运输企业、5699辆运输车辆、6000余名危化品车辆驾驶人,按照“一企一档、一车一档、一人一档”的原则,全部登记造册,并持续开展对违法车辆的整治。“今年以来,我们共查处了危化品运输车辆违法2630起,向危化品运输企业开出一万元以上大额罚单达到416笔,这在全省乃至全国来说都是没有过的。”东营交警支队交管科科长郑旭光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已责令强制回收危化品改装罐37个,拆解恢复大货车38台,督促整改45台次。

  安全保障工程是城市公共安全的“基石”。东营今年共实施了59个城市公共安全保障工程项目。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50个,完成投资3.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8.9%。

  “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真章’,多数安全事故恰恰是细节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酿成惨痛后果。”东营市安监局局长李辉说,近期东营市从细节下手,着重检查了各行业的细节管理。从东营市港航管理局8月31日印发的《东营港区危险货物安全管理突出问题治理行动工作方案》中不难看出,除了检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及落实情况、港口危险货物建设项目安全准入情况外,对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安全设施设备配备、重点作业环节安全措施、消防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整治甚至细化到了每一个压力容器、管道的定期检验合格标签,任何“细枝末节”都将暴漏在检查组的眼下。

  “通过一系列检查和整治活动我们发现,某些企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尤其表现在细节上,但是亮点也非常突出。”李辉说。作为全省地炼大市,东营市在长期与安全隐患的斗争中,总结了很多好的经验。

  东营市所有副厅以上干部都承包了乡镇,实行网格化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网格组织管理架构全部建立,“定格、定责、定人”等“三定”工作全部完成,所有村居(社区)都落实了安全生产协管员和协管员工作经费,对全市2286家企业实行了实名制管理,覆盖率达到83%。

  平时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检查已成常态,自去年11月份以来,东营开展督查562次,督查企业场所2830家次,发现隐患5662条,督查情况全部上网并“一周一公示”。“政府查完专家还得查。”李辉说,东营市鼓励企业自聘专家开展安全检查,发挥专家在企业内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安全教育等工作中的技术指导作用。东营市每年还会会聘请专家及第三方机构对企业、园区、港口等进行专业的综合性安全评估。

 

责任编辑:李颖
新闻关键词:危化品企业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