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传染病进入高发期 今年麻疹“偏爱”成年人

2015-12-27 15:12:00 来源:水母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水母网12月27日讯 (YMG记者于明君 通讯员刘正毅 王曰雷)水母网从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入冬以来,流行性感冒患者数量较以往增加了20%,麻疹和风疹“盯上”成年人……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冬季由于气温降低,呼吸道病原体的病毒、细菌更容易存活,空气中病原体增多,加之人的鼻黏膜受到冷空气刺激,抵抗外界病菌侵袭的能力降低,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 

  流行性感冒患者扎堆医院 

  很多人误认为流感就是普通感冒,只不过是更为“流行”。事实上,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普通感冒有很大区别。 

  日前,陈先生的儿子发烧了,陈先生一直在医院、家和单位来回奔波。儿子平时体质比较好,没想到这次发烧竟然持续了4天,“白天体温还好,到了晚上就烧上来了。到医院化验,原来是病毒感染。要不是这次去医院,陈先生根本不知道现在生病的孩子这么多。 

  据了解,最近雾霾加重,感冒发烧的患儿增多,再加上很多孩子持续发烧不见好,让很多家长有点担心。“有的家长太着急,刚从医院看完回家,看孩子没退烧,就又赶紧回来。有的一天能来四五次。”烟台山医院一名儿科医生提醒,频繁来医院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希望家长能听医生的话,在家耐心用药,如果超过了医嘱的时间还没有效果,再带孩子去医院。 

  这段时间,小朋友感冒发烧的多,大人也没躲过去,而且症状也不轻。医生告诉记者:“最近门诊量确实明显增多,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疾病,比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据介绍,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发热典型,一般高达38.8摄氏度以上,持续3至4天。头痛明显,全身疼痛常见且严重,全身极度乏力出现早且明显,有时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轻微或中度干咳。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容易诱发肺炎、支气管炎、心包炎、脑炎、急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可能会威胁生命,常发生局部甚至大范围暴发流行。老人、儿童、慢病病人等体质较弱的人更深受流感“宠爱”,发病后危险性也更大。流感与普通感冒的病原体不同,治疗普通感冒的药物通常对流感是无效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像对待普通感冒那样对待流感。 

  压箱底内衣没洗就穿易患麻疹 

  近日气温骤降,市民孙女士把久压在衣柜中的保暖内衣拿出来穿,没想才穿两天,身上就出现了一些红色的大疙瘩,奇痒无比,心急如焚的孙女士赶紧来医院就诊。 

  医生介绍,孙女士的这种情况是得了丘疹性荨麻疹,与小虫子叮咬有关系。“这种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生与过敏原有关。气温骤降时,很多人都是匆匆把箱底的冬季衣服拿出来直接就穿。殊不知经过一年,衣物上已经积了很多螨虫、细菌,很容易惹上丘疹性荨麻疹。” 

  疾控专家表示,未接种疫苗人群都有可能患上麻疹。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麻疹早期症状有高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泪等,通常在发烧3至4天后出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到手掌和足底,多于3到4天出齐。麻疹皮疹的特点为红色斑丘疹,用手指轻轻按压之可以褪色,部分可融合成片,但无论皮疹分布多广泛,在皮疹之间也可看到正常的皮肤。疹子出齐后,持续3到4天逐渐消退,若无并发症,体温开始下降,病情好转。麻疹可合并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由于人类对麻疹普遍易感,没有免疫力的人接触到病人后九成会感染。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前,几乎所有的人在一生中均感染过麻疹。

  冬季水痘病例有上升趋势 

  冬天正是水痘的好发季节,且好发于2—10岁的儿童,因此水痘常在儿童集体生活的场所,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内等范围造成流行。及时预防和发现水痘,是家长的必备功课。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水痘传染性极强,易感儿童与患儿一旦接触,90%以上会在10—24天内发病,家长要特别注意加强防控。 

  李先生的小孩就读于市区某小学五年级。他表示,从12月开始,学校便不断有学生出水痘。“我小孩的班上就有一个学生出水痘,出了就没到学校上课了,但是我还是怕我的小孩会得病。” 

  专家介绍,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水痘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任何年龄组均有发病可能。小学、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易引起水痘流行。水痘初期常表现为发烧、头痛、厌食、烦燥不安,随后有皮疹出现,大多散布于头面部、躯干及腋下,发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时皮肤出现米粒至豆子大小的鲜红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时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极易破裂而溃烂。3~5天后,水疱渐渐干燥,先由中央萎缩,然后结痂脱落而痊愈。少数患儿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差,会出现出血性水泡和继发性细菌感染,可导致脑炎、肺炎、心肌炎或其他器官疾病。成年人虽然很少出现水痘表现,但如果幼年感染过水痘病毒,会潜伏在神经根里,等抵抗力下降时会引起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俗称“蛇盘疮”、“带状疱疹”。 

  耳朵长包块警惕流行性腮腺炎 

  3岁的小伟耳前下方突然长肿大包块,细心的父母发现后赶紧带他到医院检查,很快就被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幸得药物对症施治,小伟病情迅速好转。 

  前日,小伟的妈妈带着他去朋友家串门时,无意间发现他耳前下方有一肿大包块,轻轻按下便有压痛。看到儿子因不适哭得稀里哗啦,当天下午,他们就马上将他送入医院治疗。 

  据介绍,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唾液及污染的衣物传播,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暴发流行。 

  典型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疼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流行性腮腺炎对机体的危害并不只是腮腺炎本身,部分患者会出现脑膜炎、睾丸炎和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青春期感染者易并发睾丸炎(20%)或卵巢炎(5%),约0.1%的患儿可并发病毒性脑膜炎,并发睾丸炎者可导致男性不育症,腮腺炎也是导致儿童期获得性耳聋的常见原因。

  流脑初期像感冒,流行菌群在改变 

  据了解,7岁的小刚(化名)家住文化路。就在十天前,小刚突发高烧,一直喊头痛,吃不下饭,还时有呕吐。小刚的父母以为孩子只是得了普通的感冒。可两天后,孩子竟在学校里昏倒了。他们赶紧把他送往医院。经检查,医生判断小刚很可能得了流脑。 

  据介绍,“流脑”是由一种称为“脑膜炎奈瑟菌”或“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流脑的传染源为患病者和带菌者。流脑起病时症状有些像感冒,发热、鼻塞及轻微咳嗽,许多人吃点感冒药止痛退热,但却很快转为寒战高热,剧烈头痛,有喷射性呕吐,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甚至出现抽搐。多数人的皮肤上出现淤点或淤斑,婴幼儿出现前额膨出、头部强直等脑膜炎症状,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尤其是暴发型流脑极其凶险,病情进展迅速,常于24小时内甚至在6小时内即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肝脾肿大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因循环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其死亡率高达40%—60%。 

  我市以往的流行菌株以A群为主,B群其次,近年来B群和C群有增多的趋势,并且出现W群流脑、Y群流脑菌株。在空气污浊、人员密集的场所,流脑病菌非常容易传播。如果宝宝没有接种流脑疫苗,感染流脑的风险将大大提高,一旦罹患流脑,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后果严重,因此认识“流脑”很重要。 

  专家支招冬季应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冬季应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做好个人日常防护。做到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带有病毒的飞沫传染给他人;托幼机构的幼儿和学校的学生要做到不共用毛巾、手帕及饮食用具等,公共用品应经常消毒;居室每天开窗通风数次(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平时通过合理调配饮食,保证充足睡眠、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加强体育锻炼,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其次应加强重点人群保护。专家表示,儿童和青少年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各学校、幼儿园及儿童家长要注意做好保暖,注意随温度变化为孩子增减衣服,特别是在儿童玩耍出汗以后,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一旦患病要带其及早就医,要注意卧床休息,不带病上课,以控制扩大传播;出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学校应避免组织学生进行大型的室内集体活动,老人和孩子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另外,出现有关症状务必要及时就医。专家介绍,由于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早进行治疗。如确诊为传染病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传染他人。 

  值得一提的是还应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最好措施。麻疹、风疹、流脑、流腮疫苗均已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家长应根据免疫程序积极安排儿童接种。每年9至11月份是我市流感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期,老年人、儿童、学生等重点居民应该尽早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

责任编辑:鲁珊珊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