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来袭!这些山东经济结构改革举措地市可借鉴

2016-05-12 09:10:00 来源:大众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城乡协调是协调发展的重点之一,推进城镇化,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日子,是关键。

  继续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就要推动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带着“利益”进城,解除后顾之忧,走得放心。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服务,让农民进得了城、留得下。

  产城融合,健康推动城镇化

  ◆ 产、城脱节,给我们的教训不少。截至去年10月底,山东商品房库存1.87亿平方米,去库存周期约需23个月。尤其是在部分沿海城市,漂亮的“海景房”建得不少,但入住率并不高,库存量较大。

  ◆ 镇域、县域产业兴则城市旺。寿光侯镇、沂水县等这些年加强产业发展,吸纳产业工人在本镇、本县创业或就业,农民在本县买房比例逐年升高。

  ◆ 怎样推进产城融合?规划是基础。然而,当前规划自成体系、相互打架、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给各地造成极大困扰。青岛的西海岸新区理顺各个规划空间管理职能,在一个城市空间内形成“一张图”的效果,其做法给人启发。

  三权不变,家喻户晓放心进城

  ◆ 为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我省出台政策,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权保持不变。为确保这一政策顺利实施,我省大力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

  ◆ 在“三权”中,相比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权更难落实,需要量化和具体化。为此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人人有股,股随人走,是解决的有效办法。

  ◆ 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在我省进展相比他省相对较慢,整体上影响了新型城镇化。这与地域文化有关,也与干事创业环境有关,亟须大力改变。

  以人为核心,提高城镇化质量

  ◆ 以人为核心,完善配套功能和服务,提高城镇化质量,才能让农民在城市扎根。

  ◆ 教育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消除“大班额”正成为山东改善教育并推进城镇化的重大举措,全省计划到2017年投入1220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963所。

  ◆ 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配套,要看到一个问题,人、地、钱与转移劳动力相挂钩的体制有待加快建立。目前只有中央转移地方的72项公共服务经费实现了挂钩,数额仅有寥寥几亿元,不能满足需要。另外省级也需要建立宁产的挂钩。

  2

  敞开胸襟,打破藩篱————山东经济结构性改革调查与思考·关注协调发展之二

  “两区一圈一带”,使山东实现了区域发展战略全覆盖,走在全国前列。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又为山东区域协调发展增添了重重的砝码。

  新常态下,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突破以前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推动区域间协调协同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胸怀有多大,天地有多宽

  ◆ 势区域战略,做好“对接”的文章,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齐河抢抓机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接融入济南的举措“稳准狠”,济南敞开接纳的胸怀也令人称道。

  ◆ 山东某县以“路修得太好,项目更留不住了”为由阻碍县域间道路建设,折射出个别地方胸怀不够宽广,守成思想严重,只囿于眼前的局部利益,而没有认识到区域协作带来的机遇和长远影响。

  ◆ 胸怀有多大,天地有多宽。许多受访者认为,龙头城市带动作用不强,是制约区域协调协作的重要因素。这既印证了小城镇主动融入大城市的必要性,也从另一个侧面要

责任编辑:徐英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