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绝非平均用力 山东省经济结构性改革调查
发展的全面与整体性是协调的应有之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平均用力。尤其在产业结构上,只有根据自身特色补齐链条短板,形成产业集群,不同区域间产业融合互动,才能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
产业链条
大树金贵,小草稀缺
在协调发展中,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应如“森林生态”,既有大树,也有小草,产业龙头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行,才能提升产业链条的竞争力。这方面,我省大树不少,小草不足。
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省有51家,比江苏还多7家。但大企业身边缺少数量多、活力足的小企业,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省内某家电龙头企业,具有强大带动能力,但为其配套的中小企业,仅是那几家“亲生”的。据统计,我省家电配套中小企业仅有300多家,而广东有6000多家。数量多了,不但提供的产品质量好,而且价格低;数量少了,质量难提高,价格还下不来,这直接造成我省家电企业九成以上关键零部件靠省外供应,大大增加了成本。
胶州市王台镇形成全国有名的纺织机械产业集群,中小微企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王台镇驻有青岛第八棉纺厂,还有大大小小的纺织机械厂。在与镇驻地一河之隔的袁家小庄,200户人家有70多户从事纺织机械配件加工,不同的厂子加工不同的配件,甚至加工配件的不同部分,还有100多家个体工商户围绕这个产业搞服务。客户到袁家小庄走一趟,不用出村就能把一台纺织机械的配件买全了。
素以民营经济发达著称的威海市,形成了大小企业协调发展的“小气候”。威高集团是全国知名的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建立了集研发、生产、物流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围绕着威高集团,在环翠区张村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配套企业有100多家,产品有300余个品种,3000多个规格。
威海协调大中小企业的经验之一,就是推动中小企业走战略专一化、研发精细化、产品特色化、业态新型化的“专精特新”之路,引导中小企业做行业专家,争做“单打冠军”。目前,威海已经形成了以威高集团为龙头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以光威集团为龙头的钓具产业集群,以好当家集团为龙头的海洋食品产业集群,以艺达集团为龙头的工艺家纺产业集群等众多特色产业集群。
在邹平,民营企业现在既有魏桥、西王等高山,也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群峰,已形成涉铝产业、纺织服装、食品医药、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等主导产业,每一个产业链条上都聚集着几十家企业。在邹平采访,一个深切的感受是,这里形成了中小企业浓厚氛围和文化。有了这样的大环境,县委书记赵伟宏说:“近年来,不少企业将产业布局到了省外、海外,但没有一家将总部搬出邹平县。”
还要看到,众多下游配套企业围绕龙头企业聚集,政府搭建平台至关重要。去年以来,临沂兰山区义堂镇规划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林产业科技示范园,果断关闭了1726个小锅炉,今后转型快、实力强的板材加工企业将入住,统一使用热电资源。距离近了,企业间的协作更加紧密,身旁众多中小企业提供的配套产品物美价廉,龙头企业就可以专心向高端冲刺,福达木业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家居装配工厂化的企业。
产业集群
着眼聚合,特色发展
这些年虽然我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还是存在着产能过剩、投资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与产业布局分散,聚集度不高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也是发展不协调的一个重要方面。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一批相关联的企业和服务机构在特定空间集聚,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
板材加工不是多么高大上的产业吧。然而你知道吗,义堂镇在全国四大板材基地中地位不断提升,现在已坐稳“头把交椅”。现在义堂规模以上的板材企业2600多家,这一个产业集聚的外来务工人员就达10万多人。
产业集聚首先得益于企业家抱团意识的觉醒。义堂也曾走过企业恶性竞争、相互拆台的时期,不进则退,此时河北邢台、浙江嘉善、江苏邳州其它三大板材基地产业集群效益渐显,义堂企业家们意识到只有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区域产业才能做大。他们成立了工商业联合会,统一打造品牌,统一产品标准,杜绝无序竞争。如今,企业间相互配套成为常态,产业链条不断拉伸,为板材加工配套的机械制造和甲醛化工也成为优势产业,外省的板材加工基地多数到义堂购买加工机械。
有中国建筑防水之乡之称的寿光台头镇,防水材料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十几年前,台头产品还是油毡等低级防水材料,如今,台头的产品大量供给高铁、高速公路,跃上中高端。行业协会在产业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协会会长郑家玉介绍,企业能共享协会花大价钱建立的数据库,协会还专门成立技术研究所,为各企业的研发统一命题,提供研发仪器设备支持。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分析,台头、义堂这两个镇产业集群的崛起,首先是因为企业们找准了当地区位和产业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各自差异化发展,产业链条越来越长。
但放眼我省,这样的产业集聚还是太少。像莱州的小工程机械、兖州的小机床、沂水的机械液压缸、寿光上口镇的窗帘等本来基础很好,却在同质化竞争中,没能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聚。
对政府而言,形成一个区域的产业集聚,则要对其主导产业保持定力、持之以恒。近年来,诸城的园区招商就十分“严苛”,采取引上游、接下游和抓龙头、带配套的方法,“刻意”选择为汽车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产业强链、健链、补链的企业。以福田为代表的汽车、外贸和以惠发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以新郎和桑莎为代表的纺织服装,已形成三大百亿产业集群,正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产业集聚,浙江打造特色小镇的做法给人启发。他们打破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的概念,打造相对独立于市区,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围绕省内支柱和历史经典产业布局,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形态上“小而美”、功能上“有机合”、产业上“专而强”、机制上“新而活”,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新抓手。山东在这方面也开始探索,提出“十三五”期间创建、培育100个左右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效果如何,令人期待。
区域结构
贪大求全不如融合互动
产业布局分散,体现出在区域产业结构上就是大而全,你有我也要有,要尽快打破这一局面。
遍地开花的化工产业很有代表性。来自省经信委的信息显示,山东有化工企业9069家,各类化工园区199个,有的县化工园区多达10个,有6个地级市的化工园区超过15个。
传统产业如此,新兴产业布局雷同也不鲜见。记者从不同的地方看到一个又一个碳纤维材料、石墨烯、光伏清洁能源项目,连落地方式也是雷同的,产学研、科研院所成果产业化。
四大区域板块中,西部隆起带的产业雷同现象较为突出。一位西部的市发改委负责同志细数:生物医药产业在六个市中几乎都有布局;煤化工,菏泽有,济宁有,枣庄也有;石油化工,聊城有,德州有,菏泽也有。
借势区域战略,一些积极的变化悄然发生。莱芜杰讯电子有限公司等莱芜市6家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去年第一批入驻位于济南高新区奥盛大厦的济莱协作区莱芜研发基地。杰讯公司重点研发智能远距离射频读写器、矿井人员管理系统等,总经理吴修杰说,之前公司注册地在莱芜,吸引高层次人才很难,到济南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济南研发,莱芜生产,两地越来越多企业选择相互嵌入,形成根据各自特色、优势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不可否认,我省一些区域还处在同质化竞争的低级阶段,与融合竞争还有一定距离。据了解,西部隆起带2014年第一次党政联系会议就提出,雷同的几大产业不能再各自搞各自的,发展缓慢的市要与最快的市分工合作,突出个性和差异化,但遗憾的是,这样的计划并没有按照设想推动下去。
高福一对比南方省份说,他们的区域经济块状经济特征明显,大而全的情形比较少见了。在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全部工业产值的49%。乐清低压电器、海宁皮革服装、永康五金制品、诸暨珍珠和大唐袜业、浦江水晶工艺品等一批特色经济板块在全国享有盛誉。这些块状经济有效提高了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目前,浙江拥有工业总产值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群500多个,其中50多个区块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许多受访者都指出,自成体系、贪全贪大的思维惯性是产业雷同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与协调的本义背道而驰。沂水县招商局副局长类维龙直陈:一个县最多五个主导产业,专业招商的精力才跟得上,不断从产业链条上遴选上下游企业,培育出尖端产业的可能性就能大增,“但现实是,一些地方耐不住寂寞,不管是不是这个地方的主导产业,都觉得我们不赶紧招进来,其它地方就会抢走。”
可喜的是,许多地方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逐渐摒弃大而全的思维。临沂市发改委信息中心主任王学峰介绍,今后16个县区要差异化打造主导产业,最多限定四个主导产业,多数是两到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