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报志愿,莫把大数据当“神器”

2016-06-24 08:57:00 来源:济南时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6月24日,山东高考录取分数线将公布。“高考(精品课)志愿填报决定考生一辈子的命运!”“高考成败取决于高考成绩+高考志愿”“大数据,帮你科学规划未来!”……高考结束后,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报考大战随即打响。

  面对所谓大数据填报志愿的诱饵,有些父母为了孩子能上一所比较理想的大学和专业,也就情愿相信了大数据填报志愿的宣传和炒作。因此,经过一番炒作之后,大数据填报志愿竟然被炒到了数万元。

  所谓的“高考大数据”,就是根据过去高考的录取情况总结出的一些相关数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每所高校的录取情况每年都在变化,专业也在调整,把大数据当作屡试不爽的“神器”,可能会剑走偏锋。

  眼下随着高考成绩的出炉,考生将会面临着怎样填报志愿的问题。如何才能合理地填报志愿呢?考生应先根据个人成绩缩小报考大学范围,再综合考虑个人性格和职业的对应关系、个人未来职业倾向等多方面因素报考。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和更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排名更好的学校和专业。完全相信大数据和咨询机构填报志愿会带来新的风险。省控线、考生成绩位次、各大学投档线、各大学的专业录取分,这些数据对于填报志愿是有参考作用,但这些数据只能呈现过去,不能预测到未来。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