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生中小城市能否破解成长的烦恼 多地加速推进

2016-08-30 08:46:00 来源:济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年来,随着大城市在不断扩张中“城市病”日益突出,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的呼声不断高涨。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各地也纷纷酝酿地方版的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方案。福建泉州2015年就开展了设立“镇级小城市”的试点,河北今年也提出要“重点培育34个中小城市”,前不久,山东也提出“要围绕农民工融入城镇,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和建设新型城市”。为何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哪些县、镇有资格入围?又将给这些地方带来哪些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全面采访。

  大城市太大 小城市太小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区分城市规模大小,各国的具体分级标准不尽一致。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城市规模的划定标准也在不断调整。

  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国发2014第51号文件《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标准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至1000万;

  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至500万;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至100万;

  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我国是接近14亿人口的大国,真正叫“城市”的数量才600多个。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显示,当前我国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有238个,超过5万人的有885个,特别是有的镇人口都达到六七十万人口还是叫镇。

  新型城镇化的方向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但在当前,城乡差距过大,导致人口流动不合理。一方面农民过度涌入大城市,城市资源难以承载,对城市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形成“城市病”;另一方面,农村“空心化”,对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造成严重的影响。有分析认为,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主的小城市处在城乡结合的特殊位置,是城乡统筹的关键节点,不仅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中心,也是农村物资、人流、信息、金融的初级集散地,承接着大中城市的辐射,自身发展对周边村镇能形成很强的延伸和带动作用。推进小城市建设可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同时,建立众多适宜人居的小城市,有利于减轻大城市的压力,防治“城市病”,有利于减少战争、地震等突发和自然灾难带来的影响。而且,当前一些特大镇的发展逐渐受到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普遍存在的“小马拉大车、大脚穿小鞋”亟待破解。

  有专家指出,中国城市化的问题是大城市太大,小城市太小。在学术界和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往往注重发展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所欠缺。目前,中国和国外城市发展相比,大城市并不比国外差,差距是在中小城市上。因此,未来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育新生中小城市。

  多地加速推进 山东方案获批

  为推进城镇化进程,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今年曾表示,目前超过10万人的镇已经有200多个,需要在制度上为这些镇成为新的中小城市提供支撑。所以今年准备加快出台设市标准,推动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合理地设置为城市。

  当前,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的步伐正在各地加速推进。

  2015年,福建泉州市政府办印发《推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提出将大力推进南安市水头镇、晋江市金井镇、安海镇和安溪县龙门镇、湖头镇等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条件具备的可以设立“镇级小城市”。

  今年3月,河北省正式印发实施《河北省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规划》,决定优先培育基础条件好、区位条件优、发展潜力大、经济实力强的县级市发展为高标准的中等城市。河北提出,到2020年将发展34个中小城市,其中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7个,20-50万人口的城市27个。

  陕西也在今年3月提出,支持神府、定靖、彬长、韩城板块和40个重点县城整合要素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引导要素集聚,建成若干新生中小城市。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的范围主要是当前的县和县级市,以及特大镇。但是,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镇主要位于经济比较发达、民间资本比较活跃的珠三角区域。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广东省镇区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镇共有26个。而河北计划培育的中小城市,当前均为县和县级市。

  前不久,山东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设立新的中小城市的试点方案》,提出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那么,济南会有哪些县(市)入围呢?虽然名单未出炉,但根据《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显示,章丘的定位是中等城市,济阳、商河定位为Ⅰ型小城市,平阴定位为Ⅱ型小城市,在镇一级中我市只有章丘刁镇被定位为未来城镇规模超10万的镇。这一定位是按照2030年的目标计算而来,当前来看还有相当差距。

  试点城市红利多多 重在管理模式创新

  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将带来哪些红利呢?

  早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就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经体〔2015〕609号),批复全国61个地区获批开展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据了解,首批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涉及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7个省会城市共计61个地区,其中地级市20个、区14个、县(市)23个、镇4个。这里面,浙江省最多最全,一共8个,地级市2个、县(市)4个、镇2个。

  按照意见,试点地将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城市投融资、土地要素、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构建促进中小城市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人口吸纳能力是此次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意见》指出,将率先在试点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探索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在山东,青岛平度是全省唯一入围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城市。

  成为试点后,平度得到了国家、省和青岛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青岛市委、市政府今年连续出台《平度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青岛市进一步支持平度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的意见》两个文件,组成23人的工作班子入驻平度办公;19位专家组成的平度智库,也在用专业化的研究成果提升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水平,平度综合改革工作已上升为青岛市级战略层面。

  《平度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平度要立足破解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行政体制、产业发展机制、投融资体制、土地要素、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探索面积大、人口多、基础相对薄弱的内陆型城市改革发展新路,争取将平度市打造成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样板市,加快向城市功能完善、发展特色鲜明、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和人口吸纳能力强、城乡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

  具体来说,平度提出,力争审批时限缩短60%以上,将审批周期压缩50%以上;探索机关事业编制按规定在总额内自主动态调整,建立灵活用人机制、薪酬机制和奖惩机制,探索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引进各类专门人才;加快重点镇、重点区域发展,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青岛市对平度的改革试点给予大力支持。在“十三五”期间,青岛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对平度市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由平度市统筹用于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缓解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资和民生保障支出压力、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

  特大镇也将迎来多项利好。“扩权强镇”被写入了年初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意见》明确指出要给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行政管理权限,允许其按照相同人口规模城市市政设施标准进行建设发展,并同步推进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设市模式创新改革试点,减少行政管理层级、推行大部门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有关专家表示,培育新生中小城市,不是简单地改名字,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城市的新型管理模式,既找到具体设市的路径、模式,也要探索出新型的城市管理方法,不能简单地走“升格、翻牌,大幅增加管理人员”的老套路,而要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控制行政成本,探索出“小政府、大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

  来源: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