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秋游产品需供给侧改革 雷同过剩多元不足
“虽然我们互不认识,但很快就找到了‘大家庭’的感觉。”中秋小长假的第一天,济南的乔先生便与6个素未相识的陌生家庭从济南出发,一起踏上了自驾蓬莱之旅。“大家在旅途中互相照应,由陌生变得熟络,很快找到‘中秋团聚’的别样乐趣。”乔先生介绍,他们这一行因一家自驾游俱乐部组织的活动而来,往返行程为三天,主要在蓬莱游览蓬莱阁、参与葡萄采摘、自酿葡萄酒等乡村休闲活动,行程悠闲,吃的挺好,住的不差。“凡是选这条线路的家庭,消费理念都差不多,上午在路上就已经‘打成一片’了。”
因同游相聚,在蓬莱“抱团”过节,体验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时下这样颇具个性的旅游消费理念并不鲜见,可是这样的新旅游产品,市场上却还不多。
“目前一些新的家庭组合对旅游消费产生了新需求。”山东大学旅游系副教授王晨光说,在大城市里的移民流动家庭,有新的度假需要,无论是相熟的家庭还是陌生的家庭,都可以通过一种成熟的产品凝聚起来,这也是一种新的过节方式。
无独有偶,同样在济南工作的沈阳人李成,今天在朋友圈晒出的过节方式也很特别,引来众多点赞。今年中秋节公司全体员工一起到济南某景区进行了一次中秋拓展。
因为店里90%员工是外地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人喜欢标新立异,所以公司让众多90后感受到了另一种过节的方式。“以前找这样的地方还挺困难,也许是因为有这种需求的公司团体多了,现在济南周边的一些景区开始涉足团建基地。”
今年中秋节,省内一些目的地和景区相继推出优惠或主题活动,济南举办寻泉活动,蒙山景区举办月光帐篷节,台儿庄古城举办中秋赏月活动,吸引游客参与。然而,即便如此,一些青睐中短途旅游的消费者依然感叹无处可玩,“要么一些旅游产品雷同,景观设计没有特色;要么就是景点单一,内容单调,很难有再去一次的想法”。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并非是需求不足,而是在居民消费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供给侧未能适应需求侧多元化、升级型的市场消费,是供给不足的问题。
“现在一些旅游产品正作出改变,如安排的活动场景生动,内容丰富,在设计环节突出体验感,不仅引导游客动手做,还教给游客怎么做,甚至增加仪式感的设计,这就把游客被动的消费变成主动消费。”王晨光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去掉过剩产能,一方面还要从供给端和消费端有意识引导游客需求,同时还要研判新的消费需求,增加旅游产品的总供给。(刘 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