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让日子有了盼头,“林爱萍”改名“林爱平”
林爱平,原名林爱萍。23年前,她经人介绍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嫁到莒县峤山镇东徐家村,实际上就是从一个贫困村嫁到另一个贫困村,日子过得清贫又看不到希望。
故事的开头,让人心酸。“第一次到俺婆家的时候,俺对象跟婆婆俩人住在一个石头屋里,进门都得低头弯腰。锅里有洞,倒上米都往下漏。”林爱平说。但婆婆对她特别热情,对象人品也好,对她更是没得说。“穷是穷了点,但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她对自己说。
东徐家村地处偏远山沟,土壤贫瘠,种庄稼收成刚刚够吃。一家人虽然努力种玉米、花生、地瓜,但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婆婆已近耄耋之年,连日常生活都需要人照顾。因为劳累,老公也逐渐被病痛缠身,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农活,平时主要在家里照顾老娘。一家四口唯一的收入靠的是3亩山地,一年收入不足2000元。
“这日子还有头吗?”林爱平有时也会这样想。回想自己的身世,就像一叶浮萍,她经常说:“这真是应了父母给起的名字。”
“村子里剩余劳动力比较多,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很难致富。”峤山镇人社所林凡东对记者说,想赚点钱的村民都出去打工了。2014年,峤山镇被认定为省级重点贫困乡镇,东徐家村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全村330户、906口人中,有贫困户253户、427人。
事情的转折缘于“扶贫车间”,这终于改变了林爱平的生活。
去年,莒县人社部门推出“扶贫车间”计划,并将东徐家村服装厂列为第一个“扶贫车间”。东徐家村服装厂是在日照城里服装厂打工多年的程继忠、李亚利夫妇开办的,因为吸纳附近贫困村民就业,政府给予了贴息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及水电房租补贴等激励政策。
“我们扩大了规模,现在一共有25名妇女,都是附近村的贫困户。”李亚利告诉记者。这些妇女月工资平均1700元,高的能拿到2500元。这在偏远山村算是比较可观的了。林爱平从事的工作是剪线头,每月1600元收入,一年总收入接近20000元。
年前,林爱平把“萍”字里的“水”和“草”字头都去掉了,改成了“平”,平安的平。她说,这么些年,日子终于有了盼头,改了名字想迎接自己的新生活。
“老家在几千里外,我又是藏族,刚来的时候语言不通,也不爱跟人说话。现在厂里这么多姊妹,我没有那么想家了。儿子今年22岁了,技校毕业后去了汽车维修厂,生活慢慢好起来了。我真的很感谢服装厂老板。”林爱平说着这些话,泪水开始打转。
莒县今年计划在21个乡镇各打造两个“扶贫车间”,全县打造42个,鼓励企业吸引贫困人口。全县今年能吸引800名有劳动能力人口就业,预计两年时间,基本能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解决就业。(记者 杜辉升 从春龙 通讯员 卢莉宏 秦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