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土资源工作 “十三五”规划 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1288万亩
鲁网12月9日讯(记者 殷会丽)今天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同志解读《山东省国土资源工作 “十三五”规划》。
《规划》从土地、矿产地质、测绘地理信息三大方面提出了16个量化指标。其中涉及土地指标5个:耕地保有量到2020年不得少于11288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不得低于9584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50万亩左右,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2%;涉及矿产、地质指标6个:新增金金属量500吨、铁矿石量2亿吨,固体矿产开发总量5亿吨,矿山数量2200个,大中型矿山比例30%,绿色矿山数量300个;涉及测绘地理信息指标5个:地理信息企业总数1500个,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周期1-2年,全省潮间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率100%,省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成率80%,常态化地理省情监测周期1年。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八项主要任务:
一是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按规划计划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确保全省11288万亩耕地、9584万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监管的主体责任,落实完善“十三五”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推动落实耕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重点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优质农田和已建高标准农田优先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全部落地到户、上图入库,实行全天候监测,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擅自改变和占用。
二是保障新常态下合理建设用地。调整完善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导控制,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健全用途管理制度。合理调整产业用地结构,坚持有保有压的用地政策,除国家批准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外,安排150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规范有序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稳步推进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和城市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发展,保障基础设施、民生用地及重大项目用地需求。高效能做好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制定和落实配套政策,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僵尸企业”分类有序处置,扩大资源有效供给。
三是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重点加强煤、地热、铁、金、金刚石、铜、页岩气、石墨等矿产的勘查工作,兼顾铅锌、岩盐等矿产,限制勘查石膏、水泥用灰岩等矿产。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开展全省主要城市地热能、浅层地温能和省内页岩气调查,加快推进全省地热能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期内以增加大、中型矿山数量,压减小型矿山和小矿数量为手段,实现矿产资源整合,到2020年,矿山总数控制在2200个左右,力争使采矿权的总量设置、投放时序和总体布局趋向科学化、合理化;加强省外、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作,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四是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争取将双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4371万亩以内,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进一步加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22%,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进一步缩减。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格局进一步优化,矿山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提高到30%以上。完善用地定额标准体系,制定完善用地取得、供地方式等配套激励机制。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提升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推进以“三率”指标为核心的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建设。
五是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全面完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数字山东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结合智慧山东建设需求稳步推动向时空信息云平台转型升级,精心打造“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品牌。全省各级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储备更加丰富,现势性明显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测绘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化测绘体系全面建成。常态化地理省情监测机制基本建立,测绘公共服务和应急测绘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地理信息应用更加广泛。到2020年初步构建起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更加凸显。力争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及相关产业产值保持20%以上年增长速度。
六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根据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确定的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战略,重点推广和应用一批土地、矿产、地质环境相关领域勘查技术方法,显著提升基础测绘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研与管理的深度融合。依托现有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重点实验室、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科研工作站)、地热能开发利用科研示范基地等。
七是实施国土综合开发整治。以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为重点,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高标准农田500万亩,提高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扶贫攻坚支持力度,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点对城市周边及铁路、主要交通干线直观可视范围内历史形成的、责任灭失的破损山体开展治理,消除视觉污染和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环境和地质地貌景观。
八是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测绘管理、不动产登记等方面立法工作,不断完善国土资源法规制度体系。持续推进国土资源职能转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能。健全国土资源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国土资源管理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政务公开,严格国土资源行政问责。落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和机关工作人员诉讼旁听制度。
《规划》还明确了四项改革事项。一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粮食生产能力不减弱、农民利益不受损四条底线,有序推进土地征收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二是完善矿业权市场改革。建立推行矿政“探、储、采、治、查”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从矿业权设立、出让、延续、变更、转让、注销到矿山储量动态监管、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费缴交及打非治违等矿政业务全流程的网上办理及在线监管。推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土地复垦方案“三合一”制度。三是全面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地、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四是探索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配合发改部门探索建立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双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和“三线”(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为基本约束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规划》还从耕地保护、土地调查、矿产资源保障、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测绘地理信息建设、资源节约集约、国土资源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形成25项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