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亲敬老之星”张宸:让孝文化渗入社区每一寸土壤

2016-12-15 18:56:00 来源:山东青年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孝动泰山十大最美孝星”、“新泰市泰丰杯十佳孝星”、“新泰市孝顺好儿女”……在新泰市青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宸的众多荣誉中,许多与孝道相关。张宸书记自2010年进入社区工作,在六年多的时间里,作为社区当家人,始终坚持“弘扬孝道文化,发展惠及民生”的服务理念,将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全体居民。如今,尊老爱老、孝亲敬老在青云社区已蔚然成风。

  圆父愿

  紧盯施工,把床搬到工地上

  2010年3月17日,老书记张云秋突然去世,这一噩耗瞬间震惊了整个青云社区。

  自1995年10月被全体党员选举担任村支书以来,这位受人爱戴的老书记带领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殚精竭虑、艰苦奋斗,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硬是把一个负债累累、贫穷落后、散乱瘫痪的经济空壳村,变成了一个高楼林立、繁荣富裕、安居乐业的和谐文明社区。

  “老书记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别的村都眼热。他帮过的人,数也数不清;他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他的突然去世是我们社区最大的损失……”提起老书记,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年轻一辈,没有不伸大拇指的。

  父亲的辞世让儿子张宸悲痛不已,但时间不允许他慢慢抚平伤痛。“我们社区需要一个主心骨,需要一个像老书记一样的人带着我们往前走。”一位社区居民回忆道。在社区居民的再三邀请下,张宸强忍丧父之痛受命进入社区工作。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父亲多年来勤劳务实的工作精神和勇于逐梦的人生追求,如同春风细雨般潜入他的心田。张宸立志要做父亲那样的人,接力投身到父亲未完的事业,完成父亲未尽的夙愿——尽快完成城中村开发改造工作,让老百姓早日住上回迁楼。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完成俺爹的遗愿,让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合上眼。”张宸毅然决然地挑起了这份“千斤重担”。

  在拆迁过程中,张宸主动登门入户走访,详细讲解利好政策,仔细算清对比帐,达到了相互沟通 、支持理解的目的。

  施工建设期间,他干脆把床拉到了工地上,并以个人信用担保,积极调拨材料供应,破解资金制约瓶颈。仅用时1年零11个月,和谐平稳拆迁1026户旧房,完成51栋2052套25万㎡回迁楼建设任务,总投资4.76亿元,拆迁率回迁率均达到100%,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两年。

  五个回迁小区在宸隆物业公司的精心管理服务下,已有三个小区被命名为“泰安市优秀物业管理小区”,社区居民生活条件得以实现“六化八通”,成为新泰市城中村开发改造的样板工程,被授予“全市城中村开发改造特等奖”。

  张宸贴近百姓,切实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赞扬和支持,2011年4月27日,居委会换届选举,他全票当选为青云社区居委会主任;2012年9月17日,他又以全票当选为青云社区党委书记。2014年社区两委换届,他再次以双全票连选连任青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张宸时常说,干社区工作,要有当丫鬟和管家的心态,要替老百姓守好财,管好物,打理好社区发展的各项事务,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他带领两委班子和社区党员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承父志

  让居民真正享受经济成果

  在工作中成绩斐然,在生活中,张宸对父母更是百般孝顺。对于已逝的父亲只能追忆缅怀,对于健在的母亲他更加珍惜,不管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尽自己最大努力给母亲最好的、最贴心的。

  父亲去世后,张宸的母亲变得沉默寡言。为宽慰母亲,他每天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陪母亲聊聊天、谈谈心,与母亲相互支撑、相互抚慰,走过最难熬的那段日子。每逢节日或母亲生日,他都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热闹一番,让老人家不再感到孤单、失落。出差在外时,他每天至少会给母亲打三次电话,无论是询问家中的情况,还是关心一句心情,都让母亲感受到一份温暖。

  他曾说:“我就剩下这么一个娘了,只要俺娘高兴,让我干啥都行。”正是这一份孝心感动着母亲,也感动着周围每一个人。在旁人看来是一种美德的孝,在张宸的心里是一种责任与义务,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切。

  尊老、敬老、爱老一直是张宸的道德准则,他相信只要善待老人,家庭就能和睦,社会就会更和谐。

  他深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不仅对自己的父母怀着一颗孝顺感恩之心,对社区的所有老人也一样关怀备至。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青云社区实施了一系列民心工程。社区逐年将60岁以上养老金由2010年的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每月400元,在此基础上,还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2000元至3万元不等的高额寿星奖。

  为了让每位老人都拥有基本生活保障,社区每年还为每户特困户发放救济扶贫补助金6000元;每年专项支出近50万元购买油米面等慰问品,张宸本人也常常亲自走访慰问困难户、军烈属、老干部;九九老人节为社区老干部和8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600元慰问金;社区幼儿免费入园,高考入学新生每人发放1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奖学金;每年组织60岁以上居民免费健康查体,为50岁以上居民加入意外伤害保险,为社区全体居民加入医疗保险,费用全部由社区统筹支付,做到应保尽保。此外,张宸每年还拿出近3万元,个人资助贫困老党员、军烈属、孤寡老人。

  六年多来,青云社区共发放和投入民生保障福利服务资金2900多万元,社区居民直接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加浓厚了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张宸的耳畔常常想起父亲的叮嘱:“一个人活着,财富和名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集体、为他人做了多少事情。”他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父亲的思想和意志,践行了孝动天下,利惠民生的真谛。

  正家风

  孝文化在这里薪火相传

  走在青云社区,随处可见“光荣榜”,上面都是一张张普通的百姓面孔。但在当地居民的眼里,这些面孔可不平凡,他们是社区民意评选出的年度“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媳妇”、“十佳孝星”,代表着社区的最高荣誉。

  这是张宸最为重视的活动之一,每年,他都会带领两委成员和喜庆乐队,前往好媳妇的娘家及村委、单位敬送喜报,并给好媳妇娘家赠送1000元慰问金和慰问品。“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树立孝道典型,营造孝亲敬老的浓厚氛围。”在张宸的带领下,尊老、爱老、助老、养老的良好氛围在青云社区已蔚然成风。

  作为社区一家之长,张宸对社区的所有老人关爱备至,并始终将“孝道文化”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来抓。为了巩固了孝道文化根基,社区投资150万元建设文体广场,配建图文并茂的二十四孝图,连年举办消夏电影节、群众文化艺术节、百姓大舞台等丰富多彩的群体娱乐活动。建成的老年活动中心,成立“社区老年艺术团”,组织“百部红片献老人”等活动,实现了社区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为了让每个老人都有颐养天年的好去处,社区投资9600万元建设了全市规模最大的高标准老年公寓,成功注册了“福寿青云”商标,并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功能,现已发展成集居住、健身、医疗、康复、护理于一体的老年福利服务机构。

  “颐养天年真情处,赤诚呵护夕阳红”始终印在张宸心中,“替天下儿女尽孝心,为政府和社会分担义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定期到公寓看望老人,拉拉家常,听听心声,排除老人寂寞。他还为老人们摆下生日寿宴,与老人座谈交心,替老人排忧解难,主动联系医院免费为老人和部分居民做健康查体。该公寓先后被确定为“新泰市重点建设项目”、“泰安市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重点项目”和“全国志愿服务制度工作示范点”。

  此外,青云社区还投资729万元,改扩建15.2亩的游园式公益性公墓,正式命名为“福宁园”公墓,成为新泰市唯一一处被省民政厅确定的村级清明节观测点。组建红白理事会为居民免费服务,除逝者免费安葬,碑、棺、墓免费为居民提供外,社区还对逝者家属给予3000元的丧葬补贴。

  传家宝

  一家两代三劳模传为佳话

  2016年4月26日,山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张宸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省总工会隆重表彰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对于张宸而言,劳模之家再传佳话、再立新功,劳模精神已成为这个劳模之家的“传家宝”。

  现如今,张宸一家从他的父亲、母亲,再到他自己,都先后获得省、泰安市级“劳模”,成为远近闻名的“劳模之家”。父亲张云秋2002年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泰安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山东省劳动模范”。母亲赵文菊2014年被新泰市人民政府表彰为“新泰市劳动模范”,被新泰市总工会授予“振兴新泰劳动奖章”,2015年又摘得“振兴泰安劳动奖章”。张宸曾在2012年被新泰市总工会授予“振兴新泰劳动奖章”,被泰安市人民政府表彰为“泰安市劳动模范”。

  多年来,淳朴、善良、敬业、奉献的家风已渗透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此外,张宸和父亲迄今还保持着一项纪录,两人先后被国家老龄办、民政部等七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在新泰大地传为佳话。父子俩同获全国孝星,是该奖项自设立至今新泰唯一一例,一家人用大爱诠释着尊老敬老爱老的人间真情,用行动传承着千古孝道,而这一切都让这个家庭充满了昂扬的正能量。

  “劳模二字,从根本上说,就是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对于我来说,就是坦坦荡荡做事,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干实事、干真事、干好事。让社区居民在孝道文化的引领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张宸如是说。

  二十二年来,青云社区在张宸书记一家两代三位劳模的奉献引领下,正一步步向幸福的高峰攀登。青云社区往前迈出的每一步,都凝结着他们辛勤的劳动汗水,而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可和幸福微笑,则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和肯定。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