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洋科技“国之重器”抢占世界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

2017-04-26 22:0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26日讯(记者 刘晓婧)26日下午,“牢记总书记嘱托 奋力走在前列”——重大工程建设巡礼媒体采访活动青岛首站,走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一个个设计风格极富科技感的建筑引起了不少记者的注意,这里是令人仰望的神圣殿堂。在这里,科学家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抢占世界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打造国家海洋领域战略科技的中坚力量。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蓝色家园。作为我国打造海洋科技的“国之重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于2013年成功获批,2015年10月正式成立,项目坐落于即墨鳌山卫。20名院士、2000多名国内外顶尖科研力量汇集一处。昔日鲜为人知的青岛鳌山湾,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海洋创新高地。

  据悉,海洋国家实验室依托驻青优势资源、面向基础前沿研究建设8个功能实验室。与中船重工、中国航天科技、中船工业、中国电子科技、浪潮等集团,以及天津大学、海军潜艇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联合,面向海洋观测与探测、海洋高端装备、海洋大数据、海洋军民融合、深蓝渔业等领域的重大技术协同攻关,共建10个联合实验室;汇聚国际资源,建设开放工作室,助力关键技术突破,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化一体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工作人员介绍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相关项目

  梳理海洋科研人员对海洋领域进行的探索和成果,可以发现一些与海洋相关的关键词,如透明西太平洋、万米深海行动计划、超算平台、共享航次等,这些关键词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海洋国家实验室。

  记者了解到,海洋国家实验室统筹“蛟龙号”、“科学号”、“向阳红01号”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海洋科考装置与船舶,建立了国家级深远海大型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成功组织实施了“万米深海行动计划”和“黄、东海综合调查”等多项共享航次计划,并正在实施5个蛟龙号共享开放潜次;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联合发起大洋钻探船建设计划,并签署共建协议,积极推动海洋观测网、深海空间站等大科学设施建设;与山东省科学院、浪潮集团合作建设全球海洋科研领域最快的2600万亿次/秒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建成国际认可的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支撑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推进海洋高端仪器设备研发、海洋同位素与地质年代测试、海洋分子生物技术等已规划平台的启动建设。

  采访团记者近距离观察实验室研究成果

  短短几年时间,海洋国家实验室厚积薄发,在国家海洋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有资料显示,仅仅过去一年,海洋国家实验室取得多项全球“第一”: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全球空间分辨率约为1公里的海浪模式研究,海洋数值模式计算速度达每秒45.43千万亿次,该成果入围2016年计算机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的候选;完成了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的维护及扩充,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蕴含丰富多尺度动力过程的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盖及完整监测。

  2017年1月9日,海洋国家实验室东区工程获得立项批复。项目用地约5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估算总投资22784万元。

  按照规划,到2020年,这里将建成一支由国内外著名学者领衔、协同创新能力一流的约5000人的研究队伍,包含12-15个功能实验室、8-10个联合实验室、15-20个开放工作室、5-6个重大公共科研平台、2-3个军民融合基地和1个国际化众创空间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管理规范、运行高效、开放共享的协同创新格局,基本建成重点领域国内引领、若干方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国家海洋科技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依托青岛、联动全国、面向世界……一个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正在崛起。

责任编辑:鲁珊珊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