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这个地方聚集63名两院院士,凭啥这么牛?

2017-08-06 10:12:00 来源:青岛观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深蓝色的海洋“星光” 密布于地球俯瞰图上,一个个璀璨的星点代表着一个个智能浮标……作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战略任务“透明海洋”的内容之一,由中科院院士吴立新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标”已启动,并以“深海星空”来命名这个深海大洋的观测网络。

  依托青岛蓝谷这一世界级海洋科研基地的引领优势,即墨市鼓励和支持各类重大研发研发平台、科技型企业设立院士和专家工作站引才引智,目前累计全职或柔性引进各类人才达到3900余人,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总人才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两院院士63名,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通过项目研发、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这一涉足高端科研领域的精英才智群体,正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东部鳌山湾区,一个集聚放大的“院士效应”正初步彰显!

  引进大院大所、建设高端平台聚才引智,成为即墨打造人才高地的核心路径。截至目前,鳌山湾畔已累计引进高等院校设立校区或研究院20个,“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17个。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目前科研队伍已有2000人,计划未来5~10年拥有5000人的研究队伍和重大科研平台,跻身全球海洋科研中心前三名;国家深海基地现有科研工作人员58人,潜航员8人。

  从青岛蓝谷获悉,大连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目前已完成办公及研发用房内部装修……作为食品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已和青岛蓝谷管理局签署协议,将以中国海洋食品工程技术中心青岛分中心为依托建设好这个青岛研究院,“我们将发挥在食品加工领域的特长和优势,与即墨开展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海洋食品产业发展。”朱蓓薇表示。

  与此同时,高校是引才的另外一个生力军,天津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先后引进马建国等“千人计划”专家6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3人。青科大中德新能源与环保研究院聘请谢克昌院士任院长,袁亮、陈勇两位院士常驻研究院,11位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另据了解,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3年内将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0余人。

  人才密度增大,集聚效应强化,东部鳌山湾区赢得了越来越多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等高层次人才的瞩目和青睐。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循香而来”,成为集聚“院士效应”的另一个重要的平台,这些企业针对自身市场和战略布局,积极同各类高层次人才开展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海底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日前已入驻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与其合作的海底无缆爬行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等项目正在进行中,金翔龙每月都会来公司进行监督指导。同时入驻的还有长期从事工程力学研究与应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钟万勰,搭建院士工作站,筹备相关场地及研究设备等事宜正在接洽中……通过高端院士布局攻关,这家企业已拥有15项专利,产品远销加拿大等地。

  为充分发挥院士及其专家团队的技术引领作用,培育科技创新团队,突破关键技术制约,青岛蓝谷推出了12栋院士专家工作楼,为院士专家与企业对接合作提供载体。同时加快建设院士、“千人计划”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为主体的高层次创业园,创业园占地100余亩,内设院士工作站,以海洋、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助推“海洋+”“互联网+”战略的转型升级。

  “天津大学在全国一共有六个研究院,青岛蓝谷的政策是最优惠的,支持力度也最大。”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理事长刘耀昌欣喜地介绍,科研人员吃饭在蓝谷食堂,住房也有保障,专心做研究,成果转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今年即墨全面启动实施“1111”人才集聚计划,提出将以鳌山湾为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院士之家”,加强与国内外院士沟通对接,坚持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才并举的模式,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及团队入园发展。按照即墨的规划,将力争2020年集聚100名“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在即创新创业,不断放大的“院士效应”将为当地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