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 奋力走在前列丨山东:科技引领 走向深蓝

2017-10-22 09:49:00 来源: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齐鲁网10月22日讯(记者 李化成 陈洋 袁敬宇 刘海宁 青岛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山东是海洋经济大省,海洋科研实力雄厚。目前,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山东正在加快推动海洋经济向高精层次拓展,开发区域由近海向深远海迈进,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山东力量。

  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全国性科普活动上,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荆钊,现场跟正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南中国海的四艘远洋科考船实时连线。这四艘船,不久前刚从青岛出发。目前,山东集中了全国60%以上的海洋科研力量,在新一轮的海洋经济发展浪潮中,科技引领山东走向深蓝。青岛蓝谷成为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先锋。

  青岛蓝谷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岳国峰告诉记者,他们正围绕着打造国际海洋创新高地这一目标定位,突出海洋特色,快速凝聚涉蓝高端要素。

  青岛蓝谷聚集了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20多家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吸引了全球顶尖科研人才。蔡文炬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科学家。2016年4月,海洋国家实验室启动了人才引进计划,面向世界招贤纳士。在澳洲从事海洋科研37年的蔡文炬,接受回国邀请,成为海洋国家实验室的领军科学家。 蔡文炬介绍说:“咱们国家实验室的这个平台,有在我们这个领域里全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我们的观测船队应该算是全世界最大的,我们的科研队伍现在也都是世界上一流的。”

  就在不久前,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刚刚完成了一个“世界第一”——他们用8台水下滑翔机,详细记录下台风“天鸽”过境时中心的海洋数据,这将大大提高台风预报的准确性。

  目前,实验室吸引海外的海洋科学家20多人,聚集了全国40%左右的海洋科技人才,承担了一半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立不到两年,就将我国远洋和深海能力推向一个全新高度。潜海,将人类观察海洋的深度推进到了水下万米;探洋,构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区域海洋定点长期观测网;遥看,全球洋流走向仿真成像;登极,南北极地海域和世界第四极马利亚纳海沟说去就去。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把青岛建设成为我们国家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同时我们也希望经过我们几年的努力,把山东建设成为全球的海洋科技中心。”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最终目的是要经略海洋。一只螃蟹能有多少用途?山东海洋科学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却把螃蟹“吃”得最好,他们从螃蟹壳中提取壳聚糖,做成止血粉和纱布,能在30秒内迅速止血。

  中国海洋大学刘万顺教授介绍说:“一杯水,好比是人体的血液,把壳聚糖基止血粉倒进去,它很快就形成一个凝胶,止血速度比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最新产品还要快两分多钟。”

  不仅能迅速止血,开刀手术做完,纱布可留在体内降解,这是世界首创,如今全国已有60万病人受益。

  这几年,山东海洋生物医药以年均超过18%的速度增长,成为海洋经济中发展最快和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山东提出,以青岛蓝谷建设为核心,发挥海洋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支撑引领作用,打造海洋科技高地,实施“透明海洋”工程,健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海上粮仓”建设。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姜清春表示:“一是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主要是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二是建设海洋创新高地,除了加强海洋基础研究以外,我们要重点的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当中的示范工程的建设,第三是海洋高新技术人才的聚集高地。”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