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资源潜力 东营6成新增建设用地来自未利用地

2017-10-27 08:22: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27日讯 未利用地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一笔巨大财富。近年来,东营市高度重视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注重将土地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来自省政府研究室的信息显示,2010年以来,东营市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19.8万亩,其中未利用地11.5万亩,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8%,有力保障了铁路、港口、机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建设。

  深秋之际,黄河三角洲天高云淡,泛黄的芦苇和阵阵鸟鸣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黄河三角洲地区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黄河冲积自然造地和防潮体系建设造地每年仍在持续增加。就东营市来看,全市有未利用地面积约401万亩,同时黄河每年形成约1.5万亩新土地。通过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综合整治,不仅可以为城市发展拓展空间,还可以缓解全省土地供需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1年,我省启动大规模、高标准、集约化推进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土地开发,以期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增强生态功能。

  自未利用地开发管理试点以来,东营市已实施项目l4个,总开发面积24.8万亩,估算总投资22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耕地10.6万亩、提升耕地9.2万亩。截至目前,项目已竣工完成7个,完成投资12亿元,总开发面积l6.7万亩,其中新增耕地面积6.7万亩、提升耕地质量面积5.9万亩。2017年,筛选土地综合整治地块4片,估算总投资12亿元,总面积l5.4万亩,预计新增耕地3万亩、提升耕地8.6万亩。

  通过未利用地开发,服务发展大局作用不断提高。2011年以来,东营市为全省提供省内易地交易耕地占补平衡指标7.6万亩,解决了省级重点项目和省内其他地市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为全省经济跨越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来看,东营市未利用地项目规划建设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多年大面积开发后,各县区立足于小地块的开发,做到大小结合,更贴近符合实际。项目规划设计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和质量,目前项目在土壤改良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项目建成后,后期管护意识有了相对较大提高,在管护资金来源、使用等方面有了更多探索。

  相关调研显示,目前,东营市未利用地开发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比如项目出地率逐渐降低,项目开发成本逐年提高,项目缺乏长效管护运营机制等。目前,东营市未利用地开发难度在增大,同时开发项目新增耕地比例也在下降。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开发项目逐渐远离黄河灌区,需建设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来配套保障项目后续运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后,主要以种植为主,产业链条短,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高。

  按照科学、有序、高效的开发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开发面临新的更高要求。相关负责人建议,东营未利用地开发,加快土地整治转型升级,要以规划统筹为导向,突出生态保护理念,拓展投入渠道,放大土地整治效益,建立长效管理运营机制,更好地将未利用地资源优势转变为生态优势和经济优势。其中,放大土地整治效益上,可以以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项目优势。在建立长效管理运营机制上,可以进一步完善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制度。加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战略储奋,在确保省、市内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用地的前提下,严格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审批。探索制订指标交易细则,完善交易程序,在占补平衡指标易地交易时一并交易部分增减桂钩指标。(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