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外国留学生看山东】当洋学生遇见中国传统文化
鲁网11月26日讯(记者宋莉)11月25日“‘感知山东’——百名外国留学生看山东”活动在潍坊圆满落幕。在为期三天的活动里,来自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深入淄博、潍坊两个城市,体验了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了东方民俗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制造的科技进步。
大街不大、日进斗金。第一站,留学生们来到了素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天下第一村”美誉的淄博周村古商城。整个景区包括民俗展览馆、状元府、大德通票号、杨家大院、大染坊等八个景点。古迹众多,店铺林立,是中西文化合璧的典型代表。更为难得的是,周村古商城至今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被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
提到周村,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可能就是“周村烧饼”。走进周村烧饼博物烧饼现场制作间,一阵阵诱人的烤芝麻香不停地刺激着大家的味蕾。“真正的周村烧饼薄如纸、芝麻香、落地即碎、入口有响。”一名正在揉面的师傅一边制作烧饼一边告诉记者。来自韩国的山东大学交换生朴完眞一口气吃了三个烧饼,“甜的咸的都很好吃,脆脆的。”当得知这在当地、山东都是有名的小吃时,他兴奋地表示要买回去和朋友一起分享。
在周村,除了烧饼还有一项最吸引人的游乐项目,那就是抛绣球择婿了。来自阿富汗的留学生Daqiq幸运地抢到了“招亲”姑娘抛的绣球,作为“新郎官”体验了一把中国古代的成亲习俗。
漫步在店铺林立的古商城,留学生们欣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触摸花轿迎亲、旗袍走秀的东方韵味,探寻瑞蚨祥等中华老字号品牌百年屹立不倒的奥秘,品尝周村烧饼独特味道,感受了“厚道、诚信、开放、包容”鲁商文化的精神内涵。
杨家埠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历史源远流长,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为中国木刻版画三大产地。至明末,风筝艺人把年画与风筝融为一体,时有“放到天上是风筝,挂在墙上是年画”,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便集中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杨家埠文化。
走进杨家埠风筝博物馆,琳琅满目的风筝展品让留学生们赞叹不已,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山东大学留学生指着足有一面墙那么大的“老鹰风筝”,好奇地向一位正在调色的工作人员询问“它那么大能飞起来吗?”当工作人员微笑点头后,他一脸佩服地伸出大拇指,用并不熟练地中文称赞道“你们,厉害!”
除了风筝博物馆,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更是不得不看。走进杨家埠大观园木版年画印制房间,年画老艺人现场展示制作吸引了大家的围观,留学生们站在制作年画的老艺人身边,目睹了整个年画的制作过程,啧啧称奇。
“涂墨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且要均匀,压纸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纸要在刻版上放正,一旦放上去就不能再移动。”伴随着解说,一张张年画雏形在老艺人手中诞生,留学生们跃跃欲试,也想亲自体验一把。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山东大学留学生刘世兰第一次见到这么“神奇”的制作,她告诉记者,刚看到那些画时,还以为是直接打印出来的,没想到全部是人工上色。她用手机把版画的制作过程全部录了下来,希望以后自己也能雕出线板和色版,做出完全属于自己的版画。刘世兰是印尼华裔,她告诉记者,虽然她学汉语已有六年,在她的国家每年也会过春节,保留了很多华人的习俗,但见识到地道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第一次,她惊叹于山东传统文化保存的如此之好,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除了体验具有浓厚风情的民俗文化,本次活动中留学生们还参观了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潍柴控股集团、潍坊学院、潍坊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等知名企业和院校,从文化、经济等层面领略了山东的独特魅力。
“‘感知山东’——百名外国留学生看山东”活动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山东大学主办,中国山东网承办,旨在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为在山东的外国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验活动。本次活动邀请百名外国留学生走进淄博、潍坊,感受当地的悠久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摄影 毕冉 徐建彬 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