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摒弃“GDP情结” 聚焦高质量发展

2018-01-01 15:47:00 来源:新华社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华社记者 余孝忠、袁军宝、席敏

  新年伊始,山东省传出消息:2017年这个省的GDP确信首次超过7万亿元,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这是航拍的建设中的济青高铁章丘段(4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这是在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装载机存放区航拍的画面(5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继往开来之时,山东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审视发展中存在的大而不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压力突出等问题,要求各地各部门彻底摆脱竞攀GDP增长的情结,扎实推动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5月10日拍摄的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新华社记者 朱峥摄

   

  5月10日,载箱量13386标准箱的外贸集装箱船“中远法国”轮在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靠泊作业。新华社记者 朱峥摄

  从负“重”求增长到释“重”谋发展

  山东省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三位。2012年至2016年,山东省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8.5%;2017年预计比2012年增长2万余亿元。

  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台阶,推动地方经济从热衷高速度增长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变,已成为一道绕不开的“坎”。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把经济总量做大,是许多地方干部所习惯的状态。虽然“旧路开快车”危险重重,但山东一些干部仍然有“GDP不上去,面子上过不去”的顾虑。

  在近期举行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山东省委省政府给出更明确信号,要求各级干部彻底摆脱竞攀GDP的情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场内外,许多干部如释“重”负。阳信县地处山东北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这个县大力发展肉牛绿色养殖加工等产业,不仅实现地方经济增长,也让群众富了口袋。县委书记栾兴刚说,淡化GDP考核观念,让他们能沉下心来思考自身优势和发展方向,投入更多精力做打基础、谋长远、利民生的事情。

  与此同时,不少干部也感到一份新的责任在肩。从过去注重“有没有、多不多”转而注重“好不好、强不强”,这种发展观、政绩观的飞跃将带来发展质量的飞跃。

   

  6月15日,在临沂市海纳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电子布线桌前工作。郭绪雷摄

   

  6月15日,在临沂市海纳电子有限公司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高低温交变湿热实验。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6月16日,在临沂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印软件产业园,一位工作人员在介绍他们研发的智慧教育云系统。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6月17日,在位于山东潍坊的雷沃重工收获机总装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

  “大象爬坡”路难行 “轻盈转身”海天阔

  数日前,中央第三环保督察组向山东省进行督察反馈中提出,“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环境问题依然严重”,山东省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2016年PM10、PM2.5指标分列全国倒数第4和第5位。

  由于重工业占比高、大企业比重大,山东经济素有“大象经济”之称。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经济总量不断快速增长,已使资源、环境、安全生产、金融等方面关系绷得过紧,风险压力不断集聚。

  近年来,山东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了一系“治虚”“瘦身”措施,在部分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效。例如,2017年全省大力压减钢铁、电解铝、炼油、煤等9大行业过剩产能,部分企业反映“产能下去了,效益却上升了。”前三季度,山东能源、山东钢铁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前10个月山东省管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31.36%。

  不少山东干部已经意识到,适时放弃对GDP的攀比竞争,适当放缓经济增长速度,换来的是存在已久的安全隐患得以消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以突破、经济结构得以优化提升、新旧动能转换赢得更大空间。

  “瘦身”才能轻装前行、“转身”才会海阔天空。“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张新文连用两个“70%”说明山东经济“大象爬坡”式的老路已然难行,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集团高端海洋装备生产码头(8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9月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在对海水稻进行收割取样。郭绪雷摄

  从快步“跑在前面”到稳步“走在前列”

  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和人口大省,山东有着“走在前列”的使命。不少干部认为,经济由高速到高质转变,不是不发展、不作为,而是既“稳”又“进”、稳中求进;以前是快步“跑在前面”,今后要稳步“走在前列”,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标准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更高标准对标。部分专家表示,在创新驱动、改革开放、政府服务理念等许多方面,山东与先进省市还有一定差距。要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必须与国内国际先进对标,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具体抓手。据了解,山东已梳理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等“十强产业”,并提出明年要做好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等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创造更好“生态”。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推动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是山东实现由大变强、继续走在前列的必由之路。”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说,随着干部思想转变及高质量发展措施的实施,山东经济社会将呈现更新气象,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国内最高速的悬挂式单轨列车在青岛中车实验中(资料片)。(新华社发)

   

  在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公司,机器人在进行焊接作业(2015年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