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补充耕地来源、广开资金渠道,山东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2018-05-10 10:39:00 来源:新锐大众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5月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上获悉,目前我省耕地面临后备资源不足、质量不高和分布不均的现实情况。根据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我省提出多项举措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进一步实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政策,意味着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更加严格。对此,省国土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李克强介绍,今后我省将更加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强化市、县(市、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主体责任,坚持实行县域内自行平衡为主、市域内调剂为辅、省域内适度统筹为补充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同时,要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建设单位必须履行补充耕地的法定主体责任,无法自行补充的,应当足额缴纳耕地开垦费,具体措施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拓展补充耕地来源。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科学划定宜耕土地后备资源范围。同时,农用地产业结构调整新增加耕地,即对于历史形成的未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的园地、残次林地等适宜开发的农用地,经严格的工作程序认定后可用于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第二,扩大补充耕地途径。根据《实施意见》,各级各部门组织实施的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所补充和改造的耕地,以及经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认定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形成的新增耕地节余部分,均可纳入补充耕地管理,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第三,广开资金渠道。一方面,加大补充耕地财政投入,除利用好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资金外,特别是专项费用专列一般公共预算后,要积极协调好予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土地整治。各地要综合考虑占用耕地质量状况、新增耕地成本、资源保护补偿及管护费用等因素,制定差别化的耕地开垦费标准,提高占用优质耕地的成本。另一方面,积极创新实施方式,大力推动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参与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奖代补等方式,完善土地整治多元投入机制。

责任编辑:王丽雪
新闻关键词:平衡补充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