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林水会战的滨州实践 昔日"荒城"变"北国江南"

2018-05-20 10:00: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 本报记者 李剑桥 本报通讯员 刘电辉 李志武

  今年“五一”假期,博兴县乔庄镇满眼都是城里来的人。乔庄镇以4A级的森林公园、“中国美丽田园”“山东最美旅游风情小镇”等生态招牌招徕游客,并为游客奉上金丝鸭蛋、打渔张大米、南美白对虾等无公害产品。

  地处黄河下游的乔庄镇,曾是博兴县最落后的乡镇,土壤盐碱化严重。借助滨州市林水会战的机遇,乔庄镇通过引黄灌溉、排碱改良等措施,将昔日的盐碱地改造成优质的水稻田。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

  乔庄镇的变化,是10年来滨州巨变的缩影。这一切,皆因林水会战。2008年,滨州市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作出了全面开展“林水会战”的战略部署,在滨州大地掀起了一场改天换地般的攻坚战、持久战。

  林水会战包涵造林绿化、水利工程、现代农业项目和骨干路域综合治理等多项工程,融绿色生态、水系生态、农业生态、乡村生态为一体。截至2017年底,滨州已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517项,新增和恢复蓄水能力3.17亿方,解决和改善了182.6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83个,开发治理土地面积102万亩。

  “不惜一切代价改善生态环境”,这是滨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

  尽管地方财政紧张,但在滨州,政府敢于“花钱买生态”。2008年开始,市级财政至少每年安排32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林水会战,并逐年提高。2017年又增加3500万元专项用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造林。各级财政每年用于造林绿化的资金都在4亿元以上,用于重点绿化工程建设的以奖代补。

  年年造林不见林,曾困扰不少地方。滨州市探索建立了“政府租赁土地、公司化造林、专业队伍管护”的造林新机制,即政府与土地所有方(村集体或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通过招标选择造林公司建设,政府组织专业护林队伍进行管护。沾化思源湖生态林场,通过成立专业化公司,负责树木抚育管理。同时,实行立体开发,林下间作白蜡、国槐等苗木,反哺林场,不仅解决了经费不足问题,而且保证了造林成活率。

  在林水会战中,阳信县金阳街道王集西街村的张磊发明了新型节水灌溉系统,采用IC卡自助计费,远程遥控送水,实现了地下埋管、人与电分离和GPS定位防盗,灌溉设施一次投入,使用寿命20年以上,每亩地灌溉成本可降低到15元。目前金阳街道5.2万亩项目区实现了新型节水灌溉,成为全省的典型样板。

  林水会战,让昔日“荒城”变成“渤海粮仓”。滨州全市有300多万亩农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方田,100多万亩盐碱荒滩变成了充满生机的绿洲。方田建设项目区的农田灌溉周期由原来10天缩短到3-5天,灌溉成本由原来的每亩次30-35元降到每亩次15元左右。

  滨州市粮食局局长高玉华告诉记者,2017年滨州粮食总产达到355.57万吨,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14年连丰。与之相关联的粮食产业经济“滨州模式”成为在全国粮食行业推广的第一个发展模式。

  林水会战,让“不毛之地”变成“北国江南”。70岁的国内著名鸟类专家赛道建,2015年至2017年“卧底”滨州小开河罐区两年,调查区域内鸟类,新记录鸟类22种。林水会战以来,滨州市完成合格造林156.2万亩,新建农田林网219万亩,建设绿色通道2476公里,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滨州林水会战,以10年的奋斗与收获,印证了这一科学论断。

  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表示,要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矢志不渝地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大力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面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小康滨州构筑生态屏障、增添绿色动力。

  今年,滨州又出台了《滨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开启了第二个十年造林绿化新征程。

责任编辑:王丽雪
新闻关键词:生态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