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市全部参展文博会,再次实现“满堂红”
鲁网10月14日讯 第七届山东文博会上,我省17市全部参展,再次实现参展“满堂红”。地域文化的充分展示,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的现场展演和制作,新型文化业态、现代科技以及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成果的缤纷呈现……围绕“新时代 新动能 新创意 新发展”这一文博会主题,17市展区“争相斗艳”,尽展齐鲁文化特色和山东文化改革发展新成就。
镂空的顶部设计附以最具济南代表性的泉水蓝、荷花红、柳叶绿等色彩,点缀济南文化元素剪影,济南展馆把济南人文特色、自然特色融为一体,把济南的文化血脉、城市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文化新动能、文化新生活、文化新发展、文化新目标、文化新形象五大板块,完美诠释了济南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新面貌。
步入青岛展馆,参观者无不感受到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相辉映。作为联合国授予的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九个“世界电影之都”,一批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都在青岛拍摄制作,展馆里的一张张剧照吸引目光、引发感慨。此外,海信4K激光影院等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文化科技的高度融合;青岛出版集团推出的智慧无人书店,展示了出版发行等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资源、独具鲁班文化特色的红木品牌产品,枣庄展馆亮出了自己的特色。黄河口黑陶、黄河口剪纸、黄河口文化扇、黄河面塑、黄河口艺术衍生品及我国“四大名笔”之一的“齐笔”,黄河口特色文化产品在东营展馆一一展出。100匹骏马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姿势各异;松鹤同春,寓意延年益寿、志节清高……在滨州展馆,一件件骨雕工艺品得到参观者的阵阵赞美。滨州展馆以“孙子故里·生态滨州”为展示主题,多家文化产业代表性企业带来了骨雕、海瓷、柳编等工艺品。
烟台以“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为参展主题,设置了文化旅游展区、文创科技展区、葡萄酒文化展区、非遗及文化展演区等板块,集中宣传展示了海洋文化、葡萄酒文化、民俗文化、仙道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少年演奏家、诸城古琴演奏家与歌尔电声高精尖的自主品牌音响设备的“琴瑟和鸣”,将不少参观者吸引到潍坊展馆,这里一同展出的,还有潍坊风筝、木版年画、扑灰年画、高密剪纸、潍坊核雕、诸城古琴、临朐奇石等等。
菏泽是牡丹之乡,牡丹元素在菏泽展馆随处可见。工笔牡丹画是巨野的当家画种,今年,巨野县书画院受邀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创作大型工笔牡丹画《花开盛世》,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巨野县书画院培训部主任侯福常是该画作的创作者之一。这次文博会上,他带了多幅牡丹画作前来,吸引了不少观众参观、交流。“牡丹是菏泽的名片,希望通过这些牡丹画作,使更多人领略牡丹的魅力,从而进一步了解菏泽。”展馆的中心区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宇生文化带来的虚拟演播室,体验者可通过技术融入曹州牡丹园的绚丽花海。
泰安展馆以“中华泰山 天下泰安”为设计理念,设有文化演艺展示、手工艺品制作与销售、文化精品展示、文化企业、园区展示、雾幕互动、招商洽谈、泰山玉石展示、VR体验互动等8个功能区,颇具艺术性和互动性。简一艺术家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威海油画小镇艺术家的油画作品等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在威海展馆展出,共同诠释“创新开放、融合发展”主题。
围绕“文化引领未来发展、融合助推产业升级”的主题,日照展馆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印刷复制、农民画、黑陶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新成就,以及文化旅游、创意农业、智能生活、数字影视等文化融合发展新业态。在莱芜展馆,曾登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回声嘹亮》《我要上春晚》等的“庄家妮子”表演组合为大家带来节目《庄家妮子庆丰收》,此外,可追溯至康熙年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莱芜锡雕,也在这里展出。
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期间惊艳亮相的“诗礼夫子”也来到了文博会现场。根据唐明清三代孔子画像设计的孔子形象制作的公仔、抱枕、明信片、相框等,很受年轻人追捧。“济宁是儒家文化发源地,我们制作‘诗礼夫子’系列文创产品,是为了进一步推广儒家文化。”参展者宋磊说。此外,济宁展馆还有40余家文化企业参展。
“淄博陶琉 惊艳上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淄博提供的陶琉日用品和艺术品大放异彩。元首会客室的国色天香瓶、泰山雄姿瓶,观海长廊的香远益清瓶,宴会用瓷,茶歇用瓷……在淄博展馆,参观者可近距离欣赏到这些极其珍贵的艺术品。展馆还展出了花釉茶盏、灯工艺术、琉璃镌刻、内画艺术等陶琉艺术门类,有彩绘、琉璃雕刻、内画、锔瓷等现场展示。
德州展馆的文化主题是“儒风水韵·大德之州”,共展出50多家参展企业的1500件作品,德州黑陶、釉下彩、红绿彩等是本届展会的主推特色产品。东昌葫芦、东阿阿胶、状元红木雕、茌平黑陶、灵芝盆景……聊城展馆的一件件展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我想借助文博会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东昌木版年画。”东昌木版年画的省级传承人郭春奎向大家介绍,他还打算免费收一些热爱这项技艺的徒弟,与文创公司合作,扩大东昌木版年画的影响力,让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更加广泛。
作为中国柳编之乡,临沂的柳编工艺品漂洋过海销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华龙、宝鼎、葫芦……在临沂展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进邦带了400多件柳编艺术品、产品过来,并现场进行制作展示,教人体验。他告诉记者,自己从事柳编创作40余年,所设计的产品累计出口达十几亿美元。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前来参观体验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老外”。“很高兴看到那么多人喜欢柳编。作为代表性传承人,我有责任和义务让大家了解柳编、熟悉柳编,不让老祖宗留下的编织技艺失传。”(据新锐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