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两创”先行者 在齐鲁大地扬起文化自信的风帆

2018-11-26 10:36: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齐鲁大地扬起文化自信的风帆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

上图:近年来,研学游在曲阜兴起,这是一名女学生在展示“拓印”作品。下图:11月20日,曲阜儿童在表演根据《论语》故事编排的小节目。(□新华社发)

  鲁网11月26日讯 五年前的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发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文化方针。今年6月,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再次对山东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提出明确要求。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追随总书记的脚步。山东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高点谋划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扛起使命担当,坚定文化自信,挖掘红色文化,致力文化惠民,磅礴精神力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为实现“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凝心聚力,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注入山东力量。

  11月25日,在山东,展开了一场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大学习大研讨。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相聚曲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两创”方针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现实基础、丰富内涵,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这一时代之问。“两创”重大文化方针的提出,顺应时代要求,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两创”方针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防止停滞主义。山东省特聘儒学大家、清华大学教授陈来说,“两创”方针把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不仅回溯传统、强调传统文化的深厚价值,也强调传统文化必须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使中华文化在传承转化中得到发展,彰显了鲜明的古为今用的时代意识。

  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深度结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古圣先贤向往的“大同”社会,有相通相契之处。中华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提供了深厚土壤。

  当前,社会道德领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医治社会问题、创新社会治理的“良方”在哪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群忠认为,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的精神“营养”,中华传统文化富含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能为解决社会道德问题提供丰厚资源。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山东立足资源禀赋,深入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聚焦道德品行、家国情怀、干部政德、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时代命题,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创新成果。齐鲁大地上,“善行义举四德榜”遍布城乡,“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全国四连冠,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涵养党员干部浩然之气……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山东经验,享誉全国。

  研讨会上,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高度评价山东“两创”实践。他说,山东着力挖掘和升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脉、精神命脉”,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在“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上,很多与会专家学者提出,

  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特别要坚决抵制错误思潮和不良倾向,在“两创”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研究员涂可国说,“两创”方针与我们党倡导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同时又结合新的时代要求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阐明了在新时代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两创”方针是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是我们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开关。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山东省特聘儒学大家、美国学者安乐哲认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儒家思想都能为构建新的世界秩序作出贡献。“世界需要儒学。”安乐哲说,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力量,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层面,文化和价值层面也是如此。

  安乐哲举例,世界各地许多一流的高等院校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汉语热”长盛不衰。特别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其“共赢”的儒学价值观和理念,以中国特有的文化内力,深度影响全球。

  “的确如此,‘两创’方针要求我们坚定开放包容,避免封闭主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才是文化繁荣兴盛之道。”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十分赞同。

  两个月前闭幕的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通过12种语言推送,被千余家海外媒体转载,访问量达2.6亿多人次,成为全球“爆款”。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说,山东用好资源禀赋,主动创新抓手载体,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举办尼山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国际孔子文化节、儒商大会2018,实施“儒学大家”计划、建设全球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拥抱世界的胸襟更加开阔,脚步更加从容。

  讨论中,多位学者提及,山东贯彻“两创”方针,尤其要在研究阐发上下功夫,走在全国前列。“讲清楚‘学术的中国’‘理论的中国’,才能把真实深刻的中国展现给世界。”杨朝明说。

  “当前中国学术界的最大任务是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从而锻造与强国建设相匹配的思想文化软实力。”王学典说。

  当好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探路者先行者

  山东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肩负起文化大省的时代责任,履行好历史赋予的文化使命,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当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先行者”。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从我做起,落到具体的实践上,既要深潜书斋,又要直接地气。”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刘跃进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印在书本上、躺在书斋里,只有走向社会、走入大众、走进人心,才能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方面,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在基础教育阶段全普及;在党员干部培训方面,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成为中央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的培训点;紧紧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工作,在广大城乡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齐鲁大地呈现“郁郁乎文哉”的美好气象。

  让优秀传统文化“兴”起来,必须在提升能级上“创”。涂可国说,要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将其转换为一般公共文化产品、文学艺术精品、市场文化商品;要培养创新文化、拓展创新途径、优化创新制度、推进多方创新。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被列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设立10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尼山圣境”等重大工程建成开放,“中国教师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正加快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传统文化“两创”提供了持续“动力源”。

  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之所以回溯来处,发掘精神的河床,最终是为了向广阔未来奔涌而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相融相通,协力解决人类发展的未来问题。”(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张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