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
答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性答卷
山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人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经验,强调要回应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答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性答卷,建设美丽中国。
细数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事件及提名事件,一条脉络清晰可见:山东秉承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厚的民生情怀,推进节能减排,实行生态保护,加强生态治理,开展制度探索,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展现美丽山东新形象的发力点。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全省农村饮水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1%,规模化供水工程、小型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分别达到96.6%和94.1%,饮水安全工程成为了群众受益最直接的民生工程之一。
1990年6月,威海获颁全国第一块国家卫生城市奖牌,也是当年惟一获此荣誉的城市。进入新世纪,威海生态环境状况连续多年“领跑”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位列第一。在创城过程中,威海市民逐渐培养起来的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使得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每一位市民的文化自觉、思想自觉。
山东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带来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
悬崖上取水滴灌,石缝里扎根植种,使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装,成为鲁中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原山林场建场以来,从荒山野岭,到建成省内第一家森林乐园、第一家鸟语林等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在原山人手里,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
在江北最大绿茶基地日照,“南茶北引”的历史可追溯到半个世纪前。1979年,日照被正式列入江北茶区,改写了北纬35度以北不产茶的历史。截至目前,日照共有茶园27.3万亩,干毛茶年产量1.62万吨、总产值28.8亿元,是全国纬度最高的优质绿茶产区,与韩国宝城、日本静冈并称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是治本之策。山东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循环经济。
近年来,在国家化解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山东把推进济钢产能调整和山钢转型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国家去产能政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任务,全力推进。2017年7月,济钢钢铁产线实现全线安全平稳停产。与此同时,济钢集团规划了“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产业园”的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四新”产业、环保产业、现代物流等产业板块,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7.09亿元,利润近亿元,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2017年5月18日,中集来福士“蓝鲸1号”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可燃冰燃烧后仅生成少量二氧化碳和水,预估海域储量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被公认为是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蓝鲸1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对国家能源结构将产生重大影响。
制度才能管根本、管长远。严格的制度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过去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实行“考核谁、谁监测”,环境监测数据容易受到质疑。山东在全国率先开展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科学划分监测事权,实行“谁考核、谁监测”。2011年9月,济南、滨州、菏泽率先启动试点,次年推广到全省17市。改革后,监测数据挤干了水分,空气质量良好率由过去各市自行上报的90%以上降低到60%左右,全省空气站设备运行率和数据准确率超过90%,环境监测公信力明显提升。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再仅仅是物质和精神财富,还有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追求与向往。山东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开创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