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手写春联,一笔一划的墨香传递传统文化
鲁网2月4日讯(记者 宋莉)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过春节,除了置办年货,买春联贴春联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大年三十下午,记者在济宁市兖州区的亨利广场看到,卖春联的摊位铺了长长的一排,依然有不少市民赶来购买春联。
除了超市, 广场集市是兖州区市民选购春联最爱去的地方。下午两点多,广场上大部分摊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春联,烫金的、镭射的、印花的、植绒的,一眼望去流光溢彩、富丽堂皇。随着印刷业的发展,手写春联渐渐被印刷品所替代,记者围着广场转了一圈,终于发现一个手写春联的摊位。
一张旧桌子,一支毛笔,一个墨盒,一瓶墨汁,一把旧木刀,两个纸镇,一个简单的摊位就这么支起来了。地上铺着一些写好的春联。摊主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在为一位买主仔细裁开上下联。聊起写春联,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从60年代开始学写毛笔字,写春联也已经有30多年了。老人自称姓王,谷村人,今年已经76岁。问起今年的生意,老人自豪地伸出一个巴掌:已经卖了有这个数啦!“其实出来(写春联卖春联)只是成习惯了,也不为赚多少钱。没想到今年卖得还不错。”
和记者聊天的期间,陆陆续续有人前来挑选购买春联。除了写春联,还有不少人前来咨询“牌位”的写法。兖州有个民俗叫“请牌位”,写的时候要讲究称谓,“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老人告诉记者,整个村里现在只有他一个人还在坚持着手写春联,“家里的子女们也没有会写的”,虽然有点惋惜,但提到现在的小学都开设了书法课,老人还是很高兴:“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得靠年轻人啊!”
前来选购春联的市民许先生是带着上小学的儿子一起来的,“现在印刷的(春联)都一样,手写的带有一种笔墨香韵,更有传统年味,我儿子现在就在学写毛笔字,以后家里的春联就指望他啦!”许先生表示自己这几年都是买的手写春联,家里人也都很喜欢。
写春联,贴春联,一笔一划的墨香氤氲着对春节的期盼。随着传统节日习俗的回归,记者相信,手写春联也会再度获得市场的认同。让春联多些“手写体”,少些“印刷体”,让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和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