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新获评山东省科技最高奖

2019-03-15 07:1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15日讯 3月14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对为我省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吴立新长期从事大洋环流与气候研究

  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省科技厅审核,省政府批准:授予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吴立新院士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授予“随机最优控制和正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及其应用”等24项成果山东省自然科学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4项;授予“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创制”等13项成果山东省技术发明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授予“广适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鲁原502的选育与应用”等157项成果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4项、二等奖79项、三等奖44项。

  据中国海洋大学网站信息,吴立新是安徽桐城人,1966年9月生。198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91年和1994年在北京大学先后获得力学系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1995年在美国罗格斯大学作博士后研究,1995-2005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从事海洋与气候研究。2005年至今任中国海洋大学“筑峰工程”第一层次教授。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科学与技术青岛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德海洋科学中心主任。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立新长期从事大洋环流与气候研究。发现了20世纪全球大洋副热带西边界流区“热斑”现象,系统阐述了副热带环流变异在太平洋气候年代际及长期变化中的作用机理并建立了相关理论,发展了能确定中-低纬海洋-大气通道在气候年代际及长期变化中作用的模式动力实验体系;开拓了利用Argo国际大计划来研究全球深海大洋混合低频变异的新路径,将深海混合研究推向了全球尺度和季节以上的时变尺度;阐明了大洋热盐环流变异影响热带海—气耦合系统的动力学路径,揭示了北大西洋年代际变化模态是海—气耦合模态。在NatureGeoscience, Nature Climate Change等海洋与气候研究的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了国家深海大洋973项目、科技部全球变化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

  吴立新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任国际CLIVAR等多个国际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