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公司“钓鱼式”营销套路:一手搞诉讼一手谈合作

2019-04-17 10:06:00 来源:齐鲁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一张图索赔一万元,4月15日全景视觉集中起诉十余山东企业消息曝出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得知,全景视觉不仅仅是个案,长期以来,其他图片公司也大抵如此,滥用维权的商业模式令不少企业感到头疼。

   

  说是要维权

  电话却打到了市场部

  彭卫华就职于山东一家大型IT公司,不久前他刚参与处理了一件与图片平台的纠纷。

  此前,由于公司官方微信传播需要,一些业务配图使用了网络搜索的图片。去年下半年,公司收到了视觉中国的律师函,对方称,公司使用的一百余张照片涉嫌侵犯其版权,并截图作为证据。

  对方通过企业总机直接要到市场部的联系方式,然后直接发律师函声称公司官微部分使用的照片侵权。“找市场部而不是法务部,说明他们想来谈合作,而不是真正要告人。”彭卫华说,接到电话后,工作人员很快向领导汇报,“因为我们确实使用了这些图片,所以基本态度只能默认。”

  “图片公司谈判过程往往是两条线同时进行,一方面商务人员跟你谈正常商业合作,另一方面则是法务人员敲边鼓、施压。一明一暗、一主一副两条线同时进行。”业内人士王福海告诉记者,在这种关系里边,企业是弱势的。

  王福海透露,除了一明一暗两条线,图片公司常用的另一手法是在谈判的同时,给苹果商店发邮件,举报该公司恶意侵权,要求苹果公司对其APP下架。对很多自媒体公司来说,APP下架就是灭顶之灾,并不敢去叫板,更不敢走诉讼程序。

  2016年,今日头条APP就曾经被苹果商店下架,有消息称下架原因是视觉中国向苹果举报今日头条非法使用了版权作品。

  那么要赔多少钱?彭卫华所在公司与视觉中国沟通后,对方主动提出,如果合作的话,就会停止法律追究。所谓的合作,就是由公司一次性支付一定费用,可授权使用视觉中国指定的几百张图片,之前的侵权行为便可以一笔勾销。

  几经讨价还价,双方最终商定了15万元的“合作”价格。就这样,双方从“冤家”变成了合作伙伴。“一般到不了诉讼这个阶段,即便到了这个阶段,既然对方敢起诉,证据也是很完备的。”除了视觉中国,彭卫华所在公司使用的一些字体也收到过原创公司的电话。

  新三板上市关键时期

  律师函来了

  彭卫华所在公司是因为企业大而受到图片公司关注,而李运的公司,则是在敏感时机,引起图片公司注意。

  李运与视觉中国打交道是在三年前,正值公司新三板上市。“给我们发律师函,说是过去两年里,我们有六百多张图片侵权。”李运说,对方意图非常明显,说不一定打官司,可以谈。

  之前为何不维权,积累两年六百多张图了,在这关键时刻维权?对于李运的疑惑,王福海解释说,图片公司往往是“放长线,先养鱼”。比如针对某家企业A,一旦企业用了图片库照片后,图片公司都能第一时间监测到,他们有专门的技术监控图片使用情况。

  记者查阅资料也了解到,视觉中国2017年年报显示,视觉中国公司自行研发了鹰眼(图像版权网络追踪系统),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的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这套系统能自动抓取互联网上有图片侵权的公司,甚至可以筛选企业微博账号。

  “第一时间监控到了,就应该去制止侵权,一旦提醒,企业都会停止使用,大家都有版权意识。”王福海说,图片公司名义上打着维护版权市场的旗号,实际上做发版权诉讼财的生意。

  图片公司喜欢选择相对较大的企业,这些企业有钱,企业侵权图片数量多,另外,批量起诉的性价比也更高。“他只起诉一张,敲山震虎,这张法院判了,赔偿。我手里还握着500张,可以起诉你500次,企业不能整天去应付这种事。另外,一旦被起诉,企业信用也会受到影响。”王福海说,这种维权式营销、钓鱼式营销把市场给搞乱了。

  “诉讼成本很高,会花费大量的成本和精力在里面。当时又是关键时刻,一旦起诉影响公司估值。”李运所在公司只能同意了合作,并在对方要求下,双方签了一个两年合约,第一年12万,第二年14万。

  自己公司产品照片

  却被视觉中国冠以版权

  既然买了,公司的微信公号文章就尽量从这几百照片中选图,“网上找的不确定会不会再侵权”。不过,令他感到疑惑的是,在找图片的过程中,彭卫华发现,一些本公司业务、产品或本公司负责人在出席活动时的肖像照也被收录在图片库中,这些无一例外都被视觉中国冠以版权,使用就要收费。

  “我们自己的肖像、产品图片,他们凭什么收费?这个版权谁授权给他们使用了?钱让谁赚去了?”

  此前即有人表示,自己遭遇“被版权”,如演员莫小棋在微博上发帖:“我自己的平台,发我自己的照片,结果还收到通知要求我付版权费”,她同时@了视觉中国影像。

   

  山东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嵘林分析,公司自身拍摄的活动照片权利人是公司,如果是公司聘请他人拍摄,他人无权在未经被拍摄人权利许可情况下将照片公布给第三人,就好像是照相馆,虽然照相的是照相馆但无权随意展览被拍摄人,侵犯了被拍摄人的肖像权及隐私。

  为解决版权问题

  自己筹建素材库

  现在,几百张照片只用了十几张,视觉中国就陷入了舆论旋涡。彭卫华感受到了“双重风险”,一是视觉中国被责令关闭网站后,公司购买的照片也没法使用了。“我们购买的使用权也无从主张”;另一件事则是,在与视觉中国签约后,公司已“授权”使用的图片,到底是不是视觉中国通过合法渠道取得的?“如果视觉中国也存在侵权,我们是不是要负连带责任?”

  “我们在平时使用网络图片时,确实忽视了图片版权,但在版权欺诈面前,我们无从求证版权归属,自己的图片还被‘版权’,我们也是受害者。”彭卫华很无奈。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事件发生后,彭卫华和同事们的神经前所未有地紧绷。“我们以后尽量自己拍照,自行设计,通过正规图片授权商购买,遗憾的是,现在图片授权商的行为合法性都存疑,我们也很困惑。”

  “确实要有版权意识,如果不确定这个图没问题,就自己拍图,用自己的照片相对来说安全。”李运说,如今他们确实对图片的下载和使用有了几分忌惮,公司现在正在筹建素材库。“毕竟我们用图量比较大,建自己的素材库,解决版权问题,这个法律风险必须要防范。”

  视觉中国风波出来后,不少摄影师对图片公司爱恨交加。图片公司一方面保护了版权,然而,另一方面摄影师可能也未必得到应有的报酬。“企业侵权了,图片库要求他们购买套餐合作,对此前侵权一笔勾销,实际也是拿我们的合法权益去为他们牟利。”

  (除律师外,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据齐鲁壹点)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