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部分地区扶贫大棚项目受冷落 原因何在?

2019-05-11 09:21: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记者在基层调研时了解到,山东省一些地区不接受扶贫大棚项目。 

  鲁南某县扶贫办一位负责同志说:当地实际上不再向基层推荐大棚扶贫项目。 

  他表示,由于受市场波动影响,农户承包扶贫大棚的积极性较差。因为产出收益不是很高,有的农户宁愿夫妻外出打工,每天有两三百元的收入,也不愿意承包大棚。 

  大棚种植对技术、行情较为依赖,后期维护费用高,比如两年就需要换膜,从而影响收益。 

  鲁西地区一位乡镇扶贫干部表示,扶贫资金一般会到乡镇,但乡镇干部却不一定有这方面的经营头脑,大都会从县级项目库里选择,一般就是大棚、光伏和扶贫车间,基本上是听从上级安排,过去选择大棚项目的较多。 

  一位省派“第一书记”告诉记者,目前,扶贫资金建设的扶贫大棚,产业收益率有点偏低,有的已经出现了闲置问题。 

  此外,一些立足大棚发展的“高收益”项目,易触碰“红线”。 

  3年前,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大程子河村村民周坤承包当地扶贫大棚项目,建起了农业生态园。今年3月,这一项目因为涉嫌违建,自建设施被拆除,项目基本停滞。 

  这处产业扶贫项目,流转大程子河村20多亩农田,周坤自己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并整合了60多万元的上级扶贫资金建设而成。 

  根据承包合同,他每年需要交纳承包费13万元(包括土地流转费)。 

  周坤说:如果是单纯种蔬菜大棚,很难交得起这么多承包费,还不如出去打工挣钱。当地相关部门不仅同意他们建设生态园,有关负责人还鼓励他们加大投资力度。 

  大程子河村原村委会主任周良世表示,这个扶贫项目要求以种植养殖、农业开发为主,但当地人种蔬菜,技术根本不成熟。 

  他说:这个项目(生态园)每年上交承包费,还能解决部分贫困人员就业。该村有3500口人,当时有贫困户110多户400多人,需要照顾的孤寡老人也很多,承包费都用在了他们身上。 

  这个项目建设了连体大棚的棚顶,而且硬化了地面、维修了鱼塘,还加盖了加餐的小屋,成为集餐饮、采摘、垂钓、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园。 

  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当事人承包的村集体扶贫项目,承包合同明确规定不得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因此,一些不属于农业经营的设施被拆除。 

  耕地“红线”不容触碰。这个项目何去何从?当地相关部门最初给出的解决方案,其中一条就是将承包费下调5万多元,现在还没解决。 

  前述那位扶贫办负责同志建议说,相关部门应不断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对于扶贫项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扶贫大棚收益低等,研究制定具体对策,并形成制度化的措施。 

责任编辑:范金鑫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