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青岛出大招,山东医养健康火了
资料图
最近,山东在健康领域大动作频频:
6月11日,康复大学(筹)落地揭牌仪式在山东青岛举行。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主席陈冯富珍女士共同参加揭牌。
6月16日,“2019中国国际医养健康产业博览会(山东)暨高层峰会”在济南开幕。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企业参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德国Schleswig-Holstein大学Till.walter教授、日本田中大悟教授等带来最前沿医养健康经验。
此前,2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通知》,2月28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任首任校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整合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今年9月1日开始招生。
一系列大动作表明,继去年全国唯一医养结合示范省落地山东,山东颁布《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之后,山东医养健康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阔步走在全国前列。
医养结合,山东是示范省
发展医养健康事业,全国都有紧迫感。
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残联的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数量高达8500万,涉及2.6亿的家庭人口。同时,对于一个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来说,我国还有4400万的失能或者半失能老人;而对于一个慢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高达85%左右的国家来说,我国大约有2亿多慢病群体。积极的康复治疗能使70%的存活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其中30%可以恢复工作。然而,目前我国的康复治疗机构及其能提供的康复服务有限,能够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仅占12.6%。此外,全国仅有70多所本专科院校开设了康复专业。
山东成为我国唯一医养结合示范省,是由其独特的省情决定的:
一是山东残疾人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全国具有典型性。根据山东省残联官网2019年4月公开数据:《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共有持证残疾人222.8万人,占全省残疾人总人口的39.1%,据此推断山东目前共有残疾人569.8万人。
截至2018年底,山东60岁以上人口达到2239万,占总人口的22.3%,高龄、失能老人数量和比重逐年上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健康养老任务艰巨。据预测,山东省老年人口老龄化将从2021年开始加速发展,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左右,2030年达到21.3%,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综上所述,山东残疾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情况在全国比较突出,具有典型性。山东如果在医养健康方面趟出成功的路径,有助于其他省市区化解类似难题。
二是山东发展医养健康事业,具有独特的文化、区位和环境优势。
山东是孔孟之乡,扶老助弱思想深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山东发展医养健康事业的文化优势。
山东位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之间,处于连接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两座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间,山东具有引才引智的便利条件,尤其可以承接京津冀部分医养服务功能,这是山东发展医养健康事业的区位优势。
山东环境优美,胶东半岛城市群多是适宜健康医养休闲的滨海城市,阳光、沙滩、空气在中国北方独一无二,属于环境上的稀缺资源,非常适合康复养老。
山东拥有良好的健康医养设施和深厚的产业基础,医疗资源极其丰富,境内医科大学之多在国内少有。因此,山东发展医养健康事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山东医养健康事业成果几何?
近些年,山东医养健康事业发展成绩突出。一是残疾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得到较好的医养服务。残疾人方面,2018年全省77.8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0-6岁儿童15782人,共为15.9万名残疾人提供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有残疾人康复机构564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2.2万人,957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残疾居民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58.6万。
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医养结合的“山东模式”各展其能。“山东模式”主要包括以青岛市、济宁曲阜市为代表的“居家医养、医护巡诊”模式;以青岛西海岸新区、烟台福山区为代表的“社区医养、智慧服务”模式;以淄博博山区、日照五莲县为代表的“机构医养,两院一体”模式等。1517家医疗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养老服务,开放护理型养老床位6.8万张,医养结合机构入住率达74.3%。全省97.94%的医疗机构开设了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945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安宁疗护服务,累计服务3.16万人。
二是以医养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加快了省内医疗资源的整合提质。山东医疗资源丰富,但质量参差不齐。比如,山东省立医院和齐鲁医院的医疗水平、山东大学医学院教学和学术水平,在全国处于一流水准,但有些医院和医学院水平相对比起来就有差距。建立康复大学和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对省内医疗资源和人才,是整合提质的过程,有利于融合临床医学、生命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医疗服务。
三是医养健康事业发展带来医养健康产业的大发展。山东是国家批准的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确定了10强产业集群,其中医养健康是5个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将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组建了产业智库和产业协会,设立了2支总规模150亿元的医养健康产业母基金,医养健康招才引智项目不断。6月17日,在“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举办之际,山东签约6个院士项目:郑树森、李兰娟院士团队带来的树兰国际临床医学中心项目,劳尔思·博伦德院士团队带来的人源化细胞工程及其重组蛋白质新药、通用型CAR-T细胞产品新药研发项目,周宏灏院士团队带来的罕见疾病暨遗传代谢疾病人工智能数据系统应用项目,王玉田院士团队带来的中科泰山智慧医养健康产业研究院项目,刘以训院士团队带来的干细胞、免疫细胞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平台项目,顾玉东院士团队带来的手足显微外科临床研究项目。这些签约项目是医养健康领域示范性强、带动作用大的一批标杆项目。
去年6月25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这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第一个印发实施的专项规划,也是山东第一个大健康产业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根据规划,到2022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15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5%,成为山东重要支柱产业,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0%以上。到2030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15%,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示范的价值,就在于破解共性问题
示范,就是榜样,就是给其他地方找到解决共性问题的出路。
作为我国唯一医养结合示范省,山东必须在医养事业发展上树标杆。这些年,山东医养事业协调推进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与此同时,一些全国共性问题在山东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包括:
一是如何平衡解决好公益事业和市场化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
无论是帮助残疾人康复,还是扶助失能半失能老人,属于公益事业。正因为如此,国家和地方财政每年都拨付大量款项促进残疾人康复事业,公立养老设施也一般享受财政补贴。但残疾人康复和人口老龄化又带来一个巨大的市场,只有医药、康复器材等产业繁荣发展,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各种健康问题。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既促进康复事业的发展,又能维护市场有序健康发展,需要清晰的界限划分,需要政府依法规范违规市场行为。
二是护理缺口和护理质量问题。据测算,按照护理员与老人1:3的养护比推算,我国仅仅照料不能自理的老人就需要1300万护理服务人员,而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却不到30万人。当前,高学历护理人员缺口严重,正规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就业集中在城市各医院,残疾人康复机构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明显不足,大多数属于“4050”人员。护理人员待遇不高,护理质量和责任心明显不足,流失严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曾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158名毕业生进行调研,毕业一年后,留在养老一线的人员不到28%,毕业两年后的一线流失率达到94.7%。
三是公立护理机构和私立护理机构的问题。目前,大多国有或集体的养老设施享受财政补贴,价格低廉,竞争力强,这就导致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大多地处郊区,外部基础设施配套不全,收费标准高于国有或集体的养老机构,导致民办养老机构空床不少。以杭州为例,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平均只有48%,民办中高档老年公寓和养老院,有的入住率不到三成。
四是康复医学的发展问题。在残疾人康复方面,我国高层次康复人才严重缺乏,但康复医学目前还是挂在临床医学下面的二级学科,学科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只有破解了这些全国共性问题,山东医养事业才能在全国创出品牌,形成示范。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医养事业的发展要围绕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展开。对此,山东需要大胆探索,形成创新引领制度机制,这样才能在全国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据新锐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