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期《问政山东》被曝光的问题:十部门交答卷 整改更重长效

2019-07-25 11:18:00 来源:齐鲁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直面问题,践行承诺。今年是省委确定的工作落实年,3月初,我省首档省级电视问政节目《问政山东》播出,每周邀请一个省直部门接受问政。截至目前,节目已经播出20期,前后有18个省直部门接受问政。

  电视问政是否起到了推进工作落实的作用?7月24日,《大众日报》刊登了《问政山东》第8至14期的10个部门4个月来的整改情况,其中又分为“曝光问题整改情况”和“举一反三、构建长效机制情况”。

  已起草电动车管理规定

  济南德州聊城做好准备

  毫无疑问,电动车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日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今年4月15日,电动车新国标生效实施,按照新标准,此前生产销售的电动车至少八成以上存在超标,那么新国标实施后,超标车何去何从,能否继续上路,还能上路几年?由于省内并没有具体的政策出台,诸多问题拖而未决,众多电动车主的心也总是悬着,摇摆不定。

  电动车怎么管理?6月6日,《问政山东》第14期,省公安厅接受问政,对于电动车管理问题,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丁冠勇没有回避,谈了三方面的工作打算,表态将尽快出台管理细则从源头加强管理,电动车全面上牌,对不达标车辆设置三年过渡期。

  截至目前,问政结束一个多月,针对“电动自行车挂牌难落实”问题的整改有了新进度:省公安厅已经起草了《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规定(试行)》《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登记工作规范(试行)》,目前正协调省相关部门尽快会签下发《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管理的意见》,制定出台全省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规定及工作规范。

  推动政策出台的同时,省公安厅也在部署政策落地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济南、德州、聊城3市公安机关已经做好新规出台前期准备工作。

  记者了解到,如果不出意外,8月底前,也就是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内,山东省针对电动车的管理长效政策就会出台。届时,对于全省电动车的管理就能有规可依。

  针对问政曝光问题正在筹划治理政策的不只是省公安厅。根据报道,针对农村低保问题,省民政厅正在制定《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构建各类救助制度和资源“统筹衔接、合理分配、精准实施、兜底有力”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预计年内出台。

  针对殡葬领域的突出问题,省民政厅提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倡导移风易俗推动绿色殡葬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于公墓问题,8月底前各地将普遍建立日常监管长效机制。

  举一反三

  聚焦问题长效解决

  直播一结束,被问政单位便连夜召开会议部署整改工作,这已经成为各部门的标配动作,而且许多个性问题以及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一周之内就会得到解决。同时,一些需要长时间发力、多部门密切配合的难题,被问政的部门更是努力“举一反三、构建长效机制”。

  比如,6月6日晚,《问政山东》节目曝光了律师调取当事人户籍证明难的问题。济南陈律师代理一起案件,其中一位被告人的户籍所在地是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镇某村,按照规定需要去当地辖区的西王庄派出所调取被告人的户籍信息,却被工作人员告知只能查询后口头告知,不给出具书面的户籍证明。

  这一问题被曝光后,6月7日,西王庄镇派出所为陈律师重新开具了户籍证明。6月20日,省政府官方网站就公布了省公安厅、司法厅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查询诉讼当事人户籍登记信息工作的通知》,明确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查询当事人信息的规范。

  针对民办高校收费不规范问题,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民办学校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收费公示工作,各有关部门加强收费监管,强化价格监测和成本调查,切实规范民办学校收费行为。

  针对基层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困难问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通过采取创新岗位设置方式、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灵活聘用政策等措施,拓展基层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更好地为基层引进和集聚人才服务。

  类似的例子很多。此次公布的第8至14期问政节目中,在5月9日播出的第10期节目是首期问政回头看特别节目,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等4个部门同时登台,对前期问政涉及问题进行追问,这样7期节目共计有10个省直部门在节目中亮相接受问政。粗略统计,这10个部门在接受问政之后,已经出台21个整改方案、通知或者指导意见、长效机制等,督促、推进问题长效解决。

  已两次刊登

  整改情况

  此次通过媒体公布问政曝光问题的整改情况并非首次,早在5月23日,《大众日报》就曾刊登问政山东前7期曝光问题的整改情况。为何通过大篇幅、两个整版刊登整改情况?这个答案十分明了,就是为推动各市和省直部门更好履职尽责、践行承诺、狠抓落实。

  梳理《问政山东》,也会发现节目内容在不断丰富,播出形式不断创新,从录播变直播,省领导、省纪委现场坐镇,增加问政回头看、现场连线,这些新模式也是问政辣味不断升级的过程。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问政单位的“舒适感”越来越低,如果不做好工作,不熟悉业务,现场红脸出汗的几率越来越大。

  为何要如此,答案还是要从问政节目的设置初衷上寻找。今年2月11日,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山东召开“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这次会议就提到了要在全省推行电视问政、网络问政,明确“每周安排一名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公开向社会和群众答疑”。

  3月3日,首期节目播出。可以说,至今5个月来,问政节目就是为推动工作而生,推动问题解决,敦促党员干部狠抓落实才是问政的目的,不管是升级辣味,还是曝光整改进度,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而展开。(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泰来 范佳)

责任编辑:赵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