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八大发展战略|青岛何以一年冒出4家“独角兽”
“独角兽”企业数量多寡,已成衡量城市创新创业生态重要指标
青岛何以一年冒出4家“独角兽”
7月18日,在山东首个“独角兽”企业杰华生物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由该公司全球首创的生物新药——“乐复能”正源源不断地下线。该药的上市,标志着我国创新生物药的研发结束了只能“跟跑”发达国家的历史。
同一天,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办公室内,创业创新服务处处长仇博先和同事们正在研究制定“独角兽”企业培育和奖励实施方案。
5家2018年山东省“独角兽”企业中,青岛杰华生物、日日顺物流、聚好看、伟东云教育等4家企业榜上有名。依托强劲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能力爆发式成长,“独角兽”企业实现了对传统产业、传统模式的颠覆和逆袭,其数量的多寡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创新创业生态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
“独角兽”企业占全省五分之四,青岛是如何做到的?
大胆引进、培育硬科技企业是一个重要原因。杰华生物18年坚守创新,凭借“乐复能”赢得了诸多第一:国内第一个原创蛋白质新药、30年来世界上首个全新种类乙肝治疗新药……多地向其伸出“橄榄枝”,杰华生物为什么选择扎根青岛?“青岛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北京与我们洽谈,这样的论证和洽谈前前后后进行了18轮,打动了我们。”董事长刘龙斌回答记者。仇博先介绍,青岛市“独角兽”企业科技属性极为明显:杰华生物专注新基因发现与原创生物药,日日顺聚焦物联网场景生态物流,聚好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电视运营商和国内最大的智能终端开放云平台,伟东云教育为区域教育信息化提供“云+端”整体解决方案。
注重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孕育新动能。这是青岛培育“独角兽”的特色。
日日顺肇始于海尔的物流部。2012年前后,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海尔物流配送从B2B向B2C转型,并开始承接第三方大件商品物流配送,这是一次重大组织体系变革。
“海尔以原有的物流网络、设施入股,阿里巴巴等公司以资本入股,我们物流部5个主要管理人员,每人跟投200万,成立日日顺。”7月19日,在位于海尔工业园内日日顺大厦的办公室,总经理于贞超回忆起几年前那个近乎“疯狂”的举动。
在此之前,海尔已开始打造创客平台,推动企业员工创业,成立了2000多个小微企业——海尔的创新氛围给了他们创业的胆量和信心。
在为用户提供家具送装服务时,也能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净化空气等服务解决方案;在送装健身器材时,可以整合资源为用户量身定制从硬件到课程培训的健康生活方案……
从大件物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到应用场景转型,日日顺每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颠覆了大件物流领域往往很难诞生“独角兽”企业这一“不可能”。目前,日日顺已裂变出健康、出行、电商等多个小微,仅健康业务6个人的创业小组,就在3年内做到了2亿元的营业额。
“独角兽”的长成,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引进杰华生物过程中,崂山区实行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机制,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到开工、竣工、投产“一包到底”,在10个月内完成了“乐复能”生产基地的全部建设工作。
“项目的施工进程表,就挂在时任区长办公室的墙上。”杰华生物副总裁高军回忆说,他们享受重点项目直通车服务,碰到问题,崂山区领导就带着相关部门在工地上开现场会,开辟“绿色通道”解决。
在仇博先看来,4家“独角兽”企业的出现,源于青岛创新创业生态的“厚积薄发”。青岛分别从2012年、2015年开始实施“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中小企业培育行动计划,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青岛全市共有专精特新产品(技术)2495项、示范企业361家、隐形冠军企业57家。
青岛目前正在制订“独角兽”企业培育和奖励实施方案,将构建企业培育库,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全方位线上线下服务,引导激发企业实现“跳跃式”和“爆发式”发展。根据规划,到2021年,青岛纳入培育库的企业力争过百家,新增10家以上山东省(准)“独角兽”企业。(记者 肖芳 张晓帆 卞文超 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