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围绕黄河入海文化打造旅游目的地 看河海交汇将不再靠运气
鲁网10月21日讯 看到数百只鸿雁、灰雁成群结队飞出优美的阵型,游客张女士直呼震撼。在东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鸟类放飞表演成为三大特色景观之一,河海交汇和新生湿地是景区的另外两个特色景观。东营是黄河的入海口所在地,目前东营正在围绕黄河入海文化打造旅游目的地。
未来有望坐气垫船
览“黄蓝交汇”奇观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最著名的就是河海交汇景观,由于蓝色的渤海水和黄色的黄河水密度不同,它们是不相容的,就会产生这么一条非常壮观的线。”9月27日,东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工作人员成梦飞介绍,河海交汇是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最吸引游客的自然奇观之一,黄色的河水在奔流入海时,与蔚蓝色的大海形成鲜明对比,给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原生态大河入海口,黄蓝交汇的景观虽然壮观,可观看时还要按照天气及水量等多方面外在因素,选择合适的出海时间。目前,受黄河流量、河口拦门沙等自然条件限制,游客能看到这一奇观的机会,简直少之又少。
“如何让游客看到黄蓝交汇奇观,是提升景区品质的重要工作。”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心主任张葆明告诉记者,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正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力图解决这一难题。“目前,气垫船码头正在建设当中,此外,我们还新购进了豪华双层游船,这样一来,黄河丰水期,通过黄河游船能观看河海交汇,而到了黄河水量小的时候,不受水深影响的气垫船就派上用场了,游客乘坐气垫船同样能够看到黄蓝交汇。”
另外,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正在研究通过黄河北岸现有河道疏通和低空飞行观看河海交汇的项目,届时,在丰富景区游客体验项目的同时,还可以有效保护生态。
让湿地从旅游区
走进城市公园
黄河千年的流淌与沉淀,在其入海口处——东营市形成了中国最年轻、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不仅是特有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更是区域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重要保障。
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记者看到,泛着金黄色的成片芦苇正随风飘荡,金灿灿的芦苇如羽毛一般轻盈灵动,芦花白茫茫如雪,芦苇荡和赤碱蓬交相在这片湿地上生长,层次不同的植物带来了视觉的震撼,湿地美景焕发着勃勃生机。
如今,除了生态旅游区的湿地修复和保护,东营也正在尝试让湿地从生态旅游区走进城区。据悉,到2020年,东营市计划新增湿地保护面积60万亩,实施77项湿地保护工程,形成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
“湿地是东营的立市之本、发展之基。”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陈际锦说,除了以湿地为主的城市公园,东营还构建起“九横十纵”的城市主干水系和环城水系,将湿地景观和城市空间结合在一起。
目前,东营成立了相关项目专班,开展了湿地修复项目研究,对中心城现状湿地、河道、水系、湖泊、水库、坑塘、藕田等水面湿地进行改造提升。结合当前湿地现状,东营市正在积极打造“三纵三横”,辛安水库片区、耿井水库片区、现代渔业示范区、生态新城片区、胜利街道北部片区等5个湿地特色风貌景观片区,织密中心城生态湿地布局网,提高湿地覆盖率,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各类湿地美景。
游客将有机会
近距离接触野生鸟类
除了“黄蓝交汇”之外,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另一大亮点景观就是数以万计的野生鸟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游客近距离地了解和接触黄河三角洲特有的候鸟景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启动了由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丹顶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蓑羽鹤带来的放飞表演。同时,为了丰富旅游产品,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目前又组织了由鸿雁和灰雁组成的放飞表演。
9月27日,还不到下午3点,工作人员正在准备放飞的前期工作。在水面中间的观赏栈桥下,放好了大雁的食物,等待它们前来觅食,游客们已围站在观赏栈桥上,准备观看大雁放飞的美景,许多摄影爱好者也准备好相机,希望将这一景观定格。
下午3点一到,在工作人员哨声指引下,100多只鸿雁、灰雁放飞鸟群向栈桥飞来,大雁们成群结队,飞出优美阵型,场面十分浩浩荡荡。“以前也看见过大雁,但这么多只一起放飞,真是第一次见,实在是太震撼了。”游客张女士说。
以往,由于受自然保护区相关法规的约束,游客很难有机会近距离地观看和接触野生鸟类。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处获悉,目前,自然保护区正在联合国家、省林业部门相关专家对景区内准备新开通的“观鸟路线”进行环境评估,未来游客可通过特殊的车辆,置身候鸟聚集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区,从而拥有与野生鸟类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据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