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昔日荒地引来千家企业落户 金招牌是什么?
鲁网11月11日讯 搭建学校、企业沟通平台,借鉴和引入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济南通过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招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
日前,济南中德企业合作区里数十家德资企业先后投产。至此,园区内已经投产的企业超过了1000家,这其中不仅包括博世、福士等8家世界500强项目,还有亩均产值超过了7000万的汉格斯特北方新工厂。
中德企业合作区成立于2017年5月,当时只是一片荒地,他们凭借什么,在2年多的时间里吸引了这么多优秀企业落户呢?
汉格斯特滤清系统北方工厂项目经理吴岩峰说:“高素质的人才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园区搭建的这种人才培训平台,可以为我们企业定制高素质的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企业落户园区,园区可以帮助寻找结对职业院校,按照德国双元制企业+学校的教育模式,定向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济南中欧制造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涛说:“一个地方政策再好,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人的话,企业做不大做不强,所以说我们园区就是想就从这一点上来,实现弯道超车。”
2011年,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技术厂商费斯托落户济南。费斯托有在新工厂设立培训中心,采用双元制培养自己学徒的传统。而当时包括济南职业学院在内的职业院校,普遍面临学生动手能力差,就业压力大的困境。
最终,在济南高新区和德国工商大会AHK上海代表处的牵线下,费斯托与济南职业学院一拍即合,达成了合作意向。
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春光告诉记者:“双元制的培养一头在企业一头在学校,双方共同的培育工人,共同研究课程,共同打造打造人才培养标准,通过双元制,解决了从学校到车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孩子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到车间进行生产。”
参加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三年中有近2年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为此,费斯托在厂区里修建了专门的培训中心,首期投入1000万人民币,配置起了控制技术和机电一体化培训室等。
费斯托气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宏说:“学生从学院毕业的第一天就可以完全做一个合格的员工开始工作,目前为止已经有131名学员从中毕业,其中九名已经做到了领班,一名已经做到了生产主管。”
校企良好的互动,让济南职业学院不仅成为AHK济南中德中国北方职业培训基地,而且与12家德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联系。费斯托也与十几家济南本地职业院校成了合作伙伴。双方的合作为园区搭台开展双元制教育提供了成功的样板。
济南中欧制造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涛告诉记者:“学校是教育口的,它和企业联系并不紧密,那么我们作为园区就可以打通中间这一公里,做一个平台,让学校和企业无缝衔接。第二,过去学校和企业都是点对点的,我们园区参与了之后规模就起来了。”
园区搭台,校企联动,双元制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了中德企业合作区招商的金子招牌。为了把这一招牌擦的更亮,园区目前正在筹备中德学院。除了智能制造,还将引入物流、大数据、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实现以人才聚产业。
济南中欧制造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涛表示:“真正把我们中德合作区打造成一个人才的洼地,为德国企业提供一个人才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