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山东故事丨长白山下山东人家

2019-11-21 10:04:00 来源:大众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作者:杨军国

    

  曾经一部风靡全国、家喻户晓的电视剧《闯关东》,再一次令许许多多漂泊在东北关外的游子们对故乡魂牵梦萦,思乡更浓。据说当年不畏险恶、九死一生闯关东的,山东人就占了十之八九。我的曾祖就是闯关东的一员,后来病故后,爷爷才从山东来到东北这片黑土地。我的奶奶今年九十三岁了,耳不聋眼不花。每天饭后自己就拿出大烟袋按上烟叶,美美的吸上两口。她总说吸大烟袋就是跟东北老娘们学的。俺们山东老家可不兴这个(和儿孙们唠嗑她也这样说),女人吸烟会叫人笑话。

  家里有稀客吃饭女人是不能上桌的,那是孔孟之乡啊。不像东北,公公、儿媳、小子可以坐一块吃饭。冬天烧大炕不论男女老幼可以挤在炕上唠嗑看电视的。我知道,奶奶的娘家是山东枣庄的,每当老人家说起家乡的人和事都是满满的精气神。对故乡的一草一木一风俗记忆犹新,左邻右舍面前简直就是一个山东广告代言,孔庙,泰山,大运河滔滔不绝。她喜欢看电视,每到天气预报,有时情不自禁用手杖指着地图鸡嘴的下方,:”看看,老家又是高温了“,”又旱了不知今年收成怎么样“。  

  越是岁月增长,越是思乡愈浓!  

  奶奶爱吃山东大煎饼,几十年了,东北的吃食习俗都没改变的了她,每次饭桌上都得有煎饼,有时玉米面的,大米面的五谷杂粮的,当然啦,更少不了一瓶香喷喷的蘸酱。长白山风景区扩建我们乔迁新小区后,每年夏秋两季奶奶都要在小花园里培上两垄大葱,一垄自己吃,另一垄就送给她那些也爱吃煎饼卷大葱的亲友们,原来他们有的来自沂源县,费县、有的来自滕州、兖州。虽然来自四面八方,坐下来一说话,个个都带着老家山东的地方口音。

  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呐!尽管都已是耄耋之年,一张煎饼卷大葱却也勾起他们望乡无尽的思绪。而对于奶奶来说,一张煎饼虽薄,那个特殊年代却是能救命的奢侈品。奶奶当年就是揣着五个煎饼卷一把地瓜干,牵着不满八岁的二叔,坐火车一路北上,经济南过沈阳到通化,最后才来到吉林白山的。三天三夜的火车,期间还要在沈阳,通化换乘,那年在通化火车站下车时,离出站口不远,一个叫花子模样的男子正走着走着倒在了路边,奶奶背着二叔从他身边经过,没几步又退了回来,从二叔的小挎包掏出一个煎饼卷,递给那个人,一阵狼吞虎咽后,才知道那个人是河南兰考的,也是来东北找亲戚的,好几天没饭吃,,只在火车上喝了三天免费开水,饿晕过去了。奶奶一个卷饼卷救活了一个人!最令我们佩服的是,奶奶大字不识一个,一个普普通通的山东乡下妇女,下车后顶着零下近四十度的风雪严寒,趟着没膝深的大雪,在漫无边际的原始森林里,一路蹒跚的终于找到爷爷住的地方。那是一个不算宽敞的地窨子里,看到她和孩子都快冻僵了,爷爷也落泪了。其实奶奶这次就是探探路,不久之后,就又一个人回到山东老家,将孩子们陆续接了来。用她那山东妇女特有的耐劳吃苦和聪颖智慧,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奶奶目不识丁,可是爱听戏。你别看二人转在东北有多火,奶奶不喜欢。他就喜欢山东家乡的戏曲。头些年二叔林业局奖励一台收音机,就放在奶奶屋里。让大姑每回给调收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当听到唱”马大宝喝醉了酒,“也情不自禁跟着哼唱,听到”当里个当,当里个当,表一表好汉武二郎“,有时端着饭碗,也侧着耳倾听。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奶奶的娱乐设备也不断升级,从当初的收音机到卡带,从DVD碟片到现在的手持式播放器,唯一不变的就是山东元素。也是藏在老人家心里的思乡情愫。为了满足她的心愿,大姑出差广州时经过山东,特地购买了柳琴戏,吕剧,山东快书等优盘。  

  我们家就住在长白山下脚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每天听到我们家”老山东“哼哼着山东戏,真是我们的福。  

  老家山东的发展一直在全国很亮眼,海港,旅游,高速、高铁的发展更是领先东北不是一两步了。真为家乡齐鲁大地的大腾飞高兴!  

  欢迎家乡的父老乡亲来长白山做客!老山东欢迎您!

责任编辑:张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