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不再“僵”山东高院为其“把脉出招”
鲁网12月25日讯(记者 韩黟瞳)为加强破产审判工作,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全省法院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始终坚持破产审判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信息化方向,以处置“僵尸企业”为重点,依法稳妥审理各类破产案件,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危困企业再度重生。2019年12月25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全省十大破产典型案例,山东省法院副院长张开兴、山东省法院民二庭庭长欧阳明程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张开兴通报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工作情况、欧阳明程发布全省十大破产典型案例。
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1943年八路军115师成立的军械修理所,1969年改制为地方国营企业,1996年开始股份制改造,1998年更名为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林集团),经营范围:拖拉机、柴油机、插秧、收割农业机械、农机具及机械配件的研制、生产、销售和维修,种植并销售苗木、花卉等。经过多年的积累常林集团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世界上最大的手扶拖拉机生产制造商,先后设立多家关联公司,涉及工程机械、高端液压、高精度铸造、农业机械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同时涉足房地产开发销售、工业与民用建筑、化肥加工生产与销售、酒店、温泉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由于盲目扩张导致战略投资失衡,加之市场行情低迷,银行收紧贷款,常林集团资金链断裂,经营业务陷入停滞。因诉讼缠身,常林集团的全部土地、房产、银行账户等资产全部被法院查封,企业面临被肢解的难题。截止2017年7月,常林集团及关联公司共有1500余家债权人,债权申报金额近200亿元,涉及职工5000余名。鉴于此,常林集团及关联公司等19家企业向临沭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2017年7月24日,临沂市临沭法院分别裁定受理常林集团等5家关联公司破产重整案、14家关联公司破产清算案,就重整、清算案分别选任管理人。受理后第一时间分别召开职工大会和债权人会议,通报情况、释明政策、统一思想,为推进后续破产程序打下坚实基础。为保持企业重整价值的存续,法院、管理人逐级协调法院解封、处置非核心资产、争取金融债权人的支持,全力为企业融资一个多亿,2个月内恢复了60%的经营业务,80%的职工重返岗位,技术人才回流。
债权申报于2017年8月开始,申报总额近200亿元。管理人在履职中发现,各关联公司之间互联互保严重,债权债务复杂,在运营、人员、财务、资金、资产等方面高度混同,实际上已丧失法人意志独立性和财产独立性。2017年11月法院将重整、清算管理人进行合并,将清算案件转入重整,并于2017年12月18日召开合并重整听证会,获得债权人一致同意。2018年1月4日法院裁定对常林集团十九家公司进行实质合并处理。合并重整后债务总额由200亿元降至70亿元,涤除关联方应收应付23亿元,关联方担保97.9亿元。
在发布会上发布的常林案例表明:由于常林集团产业结构复杂,总量庞大,投资人难以整体接盘,使投资人招募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法院提出将常林集团分类整合成工程机械、房地产开发等五大板块,分板块招募投资人。根据市场需求为每个板块配置资源,通过公开竞争性谈判各板块均招募到投资人,筹得偿债资金21.36亿元。2018年7月18日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召开,重整计划(草案)获得高票通过,普通债权清偿率远高出清算情况下的模拟清偿率。后经管理人申请,法院于2018年8月24日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破产程序,仅用短短一年的时间使企业成功渡过危机。
山东高院民二庭庭长欧阳明程认为,常林集团重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法院主导的重整程序,在不依赖当地政府输血维持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实现浴火重生。采用联合管理人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选任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公司,避免了工作角度单一、方式固化。处置非核心资产恢复企业经营,保住了核心技术、核心人才、核心产业,维护社会稳定。对关联企业进行合并重整,涤除关联方互联互保债务,有效解决资产、管理、人员等混同问题。根据市场需求委托意向投资人提前介入经营、切割经营板块,以竞争性谈判方式最终确定了投资人,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